已故法國哲學家(暨符號學家)羅蘭・巴特在《戀人絮語》中曾這麼描述「還沒逝去的回憶」:「未完成過去式是誘惑的時態;貌似生動,實際並不真動;未完成的實在,未完成的死亡; 既沒有遺忘,也沒有復活;有的只有記億的誘餌, 搞得人疲憊不堪。」
我很喜歡「未完成過去式是誘惑的時態」這個概念,它描述了一種還沒逝去、但內心已預見與揣摩逝去的尷尬情狀,不僅契合於準備分手與分手的戀人,也適用於正在走下坡和擺脫不了過去的光榮的英雄,更可作為經歷過的慘痛、以及心中始終有無法解開的謎團的人們的註解。
如果用經濟學來看,一切似乎就變得單純又可愛,兩句話解答:1.沉沒成本不是成本。2.沒機會選擇的選項,不是機會成本。
之於人,既不是沉沒成本、又不是機會成本,無本的「未完成過去式」才如此誘惑人心,你可以恣意想像,直到它可能真的發生、成為你貨真價實的成本。被拋棄、流浪、被攻擊、被統一、被擊垮、抑鬱而終、喪失自由、被命運捉弄...等等皆然,很浪漫。
諷刺的是,當浪漫發生時,代價也隨之而生,如羅蘭巴特所言:「貌似生動,實際並不真動;未完成的實在,未完成的死亡; 既沒有遺忘,也沒有復活;有的只有記億的誘餌, 搞得人疲憊不堪。」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