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看見多元長才 尊重適性發展

看到孩子拿回家的考卷,斗大的紅色字體標示著87這個數字,身為家長的你,第一個反應會是什麼?絕大多數的家長們都會開始檢視在這張考卷上,孩子做錯了哪些題目。

這是長期以來教育的盲區,由於社會價值觀的形塑,我們總是期待孩子們能夠有一百分的表現,我們總是認為,好是應該的,不好的部分應該要提升到一定的水準,因此每到下課時間,校門口總是擠滿了等著接小孩的車輛,這些車輛帶孩子們前往的不是溫暖的家,而是琳琅滿目花樣百出的課後輔導中心。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才所在,有的孩子不擅長文字表達,但是對於數字的概念超乎常人的敏銳;有些孩子學科表現不好,但是在烹飪、運動上卻表現相當傑出,傳統的智力測驗只有邏輯能力跟語言表達能力,不全面的鑑定方式,扼殺了無數孩子表現的空間,不能在這兩個領域上取得成就,似乎成為一種原罪,於是家長們開始勤送他們到各大補習班,宛如大考前四處求神拜佛的考生家長一樣。

人類的智能,大致上可以分成八大領域,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心理發展學家加德納於1983年就已經提出這一套理論,除了語言與邏輯數學之外,還有空間、音樂、肢體動覺、人際、內省與自然觀察等六大項,極少數的人能夠在八大領域上都有極佳的天賦,人人都有屬於自己適合發展的方向,透過專長能力的精益求精,使用強項能力補強學習狀況,不只能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也能同時提高其他能力的發展。台灣「多元智能與創意中心」的劉俊昇主任就表示,要求一個孩子以他不擅長的能力去強迫學習,無疑緣木求魚、事倍功半,尊重個體間能力的差異,找出最佳的發展管道,才能真正幫孩子找回信心,主動學習。

拋開智力測驗的成績吧!執著於那一張成績單,也許你的孩子就失去了成為吳寶春、王建民、李安的機會,適才適性的引導,才能激發孩子最大的潛能,獲得最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