刨冰在臺灣有很多不同名稱,不論用閩南語稱礤冰或剉冰,或是以客家語稱刷冰或擦冰,甚至再進化成為雪花冰,或是搖身一變成為搖搖冰,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是寶島臺灣夏日炎炎要清除暑氣最佳選項。
不論名稱如何,刨冰終究是將冰運用刨刀、鑿刀或是其他切削工具,以不同方式變成粉渣或是碎末狀之冰體,再加上調味糖漿、煉乳或是果醬,搭配著各種水果、蜜餞或是充滿想像力的食品選項,就成為各種口味刨冰。雖然製作公式單純簡單,但確實具有很多變化空間。
臺灣刨冰其實亦是隨著經濟發展內容愈來愈豐富,從當年白糖水加冰渣的清冰,逐漸發展出四果冰與八寶冰,甚至再發展創意打個蛋,取個充滿詩意名稱叫「月見冰」,或是像臺中幸發亭那樣發揮創意,運用庶民食材發展出「蜜豆冰」,確實證明臺灣冰品具備無窮發展潛力。
臺灣是個多元移民社會,來自各個不同背景的社群,都將各個經常食用的家常食品,順利融合成為不同口味的刨冰,這些冰品經常會與各地季節性農產品相互搭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推芒果牛奶冰。此外臺灣還得天獨厚地具有愛玉此種果凍,搭配刨冰就產生愛玉冰此項寶島獨家冰品。
至於像芋頭、綠豆、紅豆、薏仁、花生或是像蕃薯,只要是寶島四季都能盛產的水果或穀品,都能很順利加入刨冰選項單。此外除新鮮水果之外,更有很多醃製蜜餞亦是臺灣刨冰食材,讓臺灣刨冰更是五花八門種類豐富。
由於國人傳統上到達中年後,就開始逐漸遠離食用冰品,所以刨冰文化就自然會與年輕族群形象相互結合。從影視節目中,所有環繞冰果室的橋段與場景,都是集中在年輕族群間之互動,所以說刨冰是個青春食品亦不為過。
我們這代都是吃著刨冰長大,拜臺灣經濟成長發展之賜,冰品愈來愈高檔,從粗顆粒的刀削冰到傳統刨冰,都日後愈來愈細緻的雪花冰與雪綿冰,見證刨冰品質與口味的變化。隨著年齡增長,或許未來愈來愈不會品嚐冰品,但不論如何,刨冰必然是我們最美好的青春回憶。
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