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的午後,恰恰是讀詩集的色溫。
楊智傑的《小寧》是一本非常特別的詩集。這一代,1980年前後出生的詩人,歷經過一個從歷史裡爆裂出來的特別時代,他們又重新站上了街頭、走上了凱道,他們憤怒他們絕望他們再次吶喊了革命。
那樣的困惑,或者是被時代捲動著,也或者是一代青年的怒吼,像是胡波《遠處的拉莫》書裡:「每個人要抵達每個地方,最先確立的就是弒父。」
而智傑在他的後記中,提到所謂「彌塞亞時間」,一個處於「被懸置」狀態的時間,它並非時間的終止而是終止的時間是,是已經,還是尚未,是相互救贖,或是相互毀滅,作為一個詩人,他能做的是甚麼?無非是用澄澈的眼睛,孤獨的重新審視這個焦慮的島嶼。
// 我們選擇了雨// 歷史卻未選擇// 在熄滅我們的雨中化為烏有
記錄一代人的情感散落在每一場雨水之中,流淌成一個世代的歷史。
我不知道這個時代,還有沒有讀詩的空間?
但我喜歡羅毓嘉在專文裡寫的:「詩不僅是陳述,絮語,不僅是抒情,而是作為一面鏡子往讀者的內心丟著一顆顆的小石子。讓我們看見自己——天啊,那個時代究竟都對我們做了什麼。而我們又為它做了什麼。」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