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Jack Dai/流浪地球的不流浪雜感

 抽空和妻子一起看了對岸火燙燙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簡述感想。

1. 腳本之重

 除了製作水準達標之外,最重要的是腳本的成熟與優異。

--> 中國得謝謝劉慈欣帶起的科幻小說風潮。

2. 中國式科幻?

 設定新穎,但劇本基本上是照著好萊塢的腳本套路,只是角色換成了中國人。

--> 與其說中國式科幻,不如說是中國皮的好萊塢科幻。

3. 難怪他驕傲

 這部片的製作水準確實是中國電影工業的里程碑:預算永遠是限制,但更重要的是供應鏈是否能實現;觀眾看的是表現,相關行業者可以看到其中數之不盡的「難」。

--> 也難怪對岸百姓會覺得驕傲無比,真的不簡單。

4. 也別太樂觀

 就像NBA弱隊在一場比賽裡打贏金州勇士,這依然不代表你可以進季後賽、冠軍賽、然後擊敗金州勇士。一部電影的達標,不代表供應鏈已成熟。台灣的賽德克巴萊是典型:製作面的指標意義重大,自此後繼無力,再也沒有第二部出現。

--> 整體供應鏈的成熟,既需要市場的支撐,更需要一步一步作品磨合與提升。

5. 回到台灣

 電影工業的蓬勃程度與國力成正比,台灣的電影有著天生的市場(資本與從業人口)限制,如果真要突破侷限條件,能否藉由外銷而提升產值、擴大規模,人才與資本能否順利進入與留下是關鍵。

--> 目前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略微遺憾。

6. 題外話

 很喜歡劉慈欣的設定:當太陽徹底死去,人類又難以遷徙,不如推著整顆地球去尋找一顆新太陽。

--> 這是科幻小說最迷人的地方:基於假設與科學,肆意推想。

 最後,回到觀影本身,《流浪地球》是一部有做到《2012》或《ID4》一般娛樂效果的電影,故事新穎,好萊塢會非常有興趣購買腳本,值得掌聲鼓勵。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