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事件有兩種對立的看法,同一個故事有兩種相對的解讀。」這是FB的日常,剛剛刷了刷,在台灣的種種現況上依然不退流行。
這讓我想起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裡的隱喻:
「掌握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
耳朵比聲音重要,因為選擇耳朵、等於掌握自己的故事。
掌握耳朵的基礎是見識、邏輯、彈性與切膚之痛。
然而,不論選擇什麼,故事的基調從未改變:
1. 得利者繼續得利,損失者保持損失;
2. 投入成本、捲起袖子幹的人,基於切膚之痛、益發理性;
3. 沒有切膚之痛者,繼續說著過度理性或悲觀的言語,得以慰藉。
如果要在卡爾維諾的話後面加一句,我會怎麼寫:「掌握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還有聽見故事後的回應。」
話說如果真的覺得無比樂觀,何不像那些被視為悲觀派的生意人一般,「即使認為情勢不樂觀、依然找著商機、投入資本投,然後捲起袖子好好幹?」
當你這麼做,你的樂觀會成為對這個世界最棒的鼓勵呢。
至少我會這麼認為。
作者本名戴于千,獨立創意代理商 Rules Creative 總經理,是個生意人,也是個讀書人。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