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該不該害怕人工智慧?讓臉書產品總監ANA ARRIOLA告訴你

 【撰文:沈佳慧|攝影:jujuphoto studio】一頭亮紫色的髮型加帶著一副貓框眼鏡,乍看以為哪個時尚教母,但其實她可是在各大科技品牌闖下一片江湖的#超殺女AnaArriola,從Sony、Apple、Samsung還有Facebook都有所貢獻的她,你知道人家一開始只是想畫動畫而已嗎?踏入科技之路後已超過25年的Ana,只能說這樣的錯誤真的太美麗。

 和Ana初見面那天,我理所當然地掏名片給她。

 「交換名片」這種方式在台灣職場中是不可或缺的步驟之一,一般在社交場合收到名片的過程,大概是先打開皮夾翻翻找找自己的名片轉交給對方,此動作約花25-35秒的時間,等到回去的時候真的想用或聯絡,又得再找一次名片然後發email或傳簡訊給對方,傳統又繁瑣的過程Ana知道,但Ana不用。

 所以她直接打開手機把對方的email輸入好,跳過幾個步驟,傳送一封Hello email。雖然看到紙做的名片,Ana直呼可愛,但她說她沒有搜集名片的癖好,不只是名片,她手機裡頭的資料夾分門別類,沒有手帳、Memo,因為她的高效率知道,她只需要善用這些APP即能省去許多之後可能會忘記的事情。

少了這些繁瑣,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科技嗎?

 手機固然好用,但當人離不開這支手機時,無時無刻低著頭,不只是後頸肉僵硬,生活上可能還會錯失許多細節,這個問題讓當初曾在Apple團隊設計iPhone的Ana,驚覺手機再完美好用也有使用上的癥結點,所以她在自己的工作室突發奇想將平常最喜歡的粉盒變成手機。圓圓的形狀乍看之下完全不像是印象中的樣子,搭配木紋質地的背面,沒有震動也沒有提醒功能,一定得翻開才能使用,Ana說唯有當你不期待被任何訊息干擾,你才可以靜下來好好的跟你面前的人對話。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原因是因為Ana認為「在未來,每個裝置僅有單一的功能,其功能必須得如職人般由內而外地做到最好,」這種前衛的想法起初在製作圓形螢幕時太難找尋廠商,所以不斷地碰壁,但Ana深信未來科技產品的導向會漸漸變成追求單純而細緻的品質。

 當產品越來越厲害時,會形成兩種支流,一種就是穿戴式裝置愈來愈單一化,而另一方面的即是科技越來越聰明,當聰明的同時,人工智慧勢必展開,我們設想未來的藍圖,很多人會煩惱該怎麼和機器人的競爭、機器人可能會取代掉人類等問題,但更實際的問題點是「你應該要怎麼和機器人共生」

 這些都是無可避免的狀況,舉例來說,在製作晶圓或是更精密的東西,人手已無法製作,反而是機械才能助你一臂之力,練習如何妥善地運用人工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

人工智慧機器人再厲害,在某些層面也無法真正獲得人信賴

 而不管是什麼機器人,機器人與人唯一的差別就在於人仍有他的溫度,在許多層面,機器人仍得不到人的信任,例如人與人互動的情感。Ana再舉了一個例子,是當她來到一個從未到達過的地方,想找點特別的東西吃,她不會想聽機器人給她什麼建議,反而會跑到飯店櫃檯或是Instagram上搜索大家推薦的東西,這對她來說其實比機器人更加實在。

 時代變遷讓訊息傳遞從三位元到二位元再變成數位,獨特的同時又得隨波逐流,人與科技就是這樣不斷地改變,好像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其實變化的不僅僅是科技而已,人一生中有太多決定也讓自己不斷走向未知的路途,就像原本在高三時還是個辛普森動畫公司實習生的Ana,因為想去日本深造動畫,卻誤打誤撞變成科技人,一踏入就超過25年的她,從一開始微軟介面到Sony 製作UX設計而得到的第一個獎,經歷大小的關卡,卻不是因為在Sony的獎項讓她有前進的動力,而是來到日本除了動畫總得想辦法讓自己繼續生存下去,可能因為Ana父母曾經做過生意,Ana有著超強的心理素質,但她說其實大家都擁有一顆強心臟,就算畏懼惶恐只要你還有一絲創意和熱情都能發揮自己所能。

 現在的她除了身兼科技領域外,還想要做一些中價位但較高端的大尺碼時裝設計,生活多采多姿的她,如果沒有這些陰錯陽差,還會知道自己17歲時未來會是這樣子?

"Ana Arriola,超愛台灣水餃的設計大師。

第一次來到台灣是2013年,隔年因受TEDxTaipei共同創辦人許毓仁受邀為TEDxTaipei演講而再次來到台灣;這次因評審2017 Lite-On Award 光寶創新獎而再次來到台灣。旅居日本20年的她,認為台灣是一個有點像日本也有點像美國的綜合體,她非常喜歡這裡,也因參與光寶創新獎的評選發現亞洲學子的設計實務無可限量。"

 .本文經潮人物授權刊載,原文分享於潮人物網路平台(2017)     

 https://chewpeople.com.tw/anaarr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