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光復節前,應邀走了一趟抗戰時東區服務隊(游擊隊)走過的路線。一方面為紀念東區服務隊成立80周年,二方面為紀念台灣光復73周年。
10月24日,我們一行抵達廣州,第二天舉行了光復節73周年座談會。第三天出發到羅浮山,接著數日內,每天我們坐車數小時,下車又走一大段路。一站站在山區裡行走,我們不得不佩服當年先賢先烈的腳力,他們可是背著被子、鍋碗全程走路啊。
東區服務隊下鄉組織抗日
重讀當年組訓東區服務隊丘念台先生的遺作《嶺海微飄》,他書中記:民國27年(日軍已陷廣東)10月20日,12軍團司令香翰屏,叫他組訓惠州、潮州、梅州等25縣民眾,他立即帶青年工作人員開始各處去,由四會、清遠往東走,而且一路增添成員。丘念台寫「我和大家一樣揹起包袱與氈子,翻山越嶺,跋涉二千里……沒有一個人說苦,愈跑愈精神」。
他們曾被懷疑是下鄉的戲班子,甚至是漢奸、共產黨,後來組訓隊的人愈來愈多,被打小報告的事層出不窮,他們卻仍一處處去,教文盲,組訓抗日,在羅浮山、粵北、閩西周遭一路工作,每抵達一個地區,就跟民眾解釋、教化,把抗戰精神帶到偏鄉山裡。
他們一再被外界中傷,經費又拮据,卻依舊穿著草鞋,各處建立民間武裝抗日組織,在各地借廟宇、學校、民間祠堂、書屋,先後辦了45個小學,又辦了中學。
丘念台救了五位台籍青年
最有意義的是,丘念台拯救了五位由台灣到廣東抗日被懷疑為日諜、本要被槍斃的知識分子。他們分別是台北帝大醫學院畢業的蕭道應和他妻子黃素貞,明治大學的鍾浩東和他妻子蔣碧玉(蔣渭水之女)及李南衡。這五位台籍青年參與了東區服務隊,還有百多位粵籍青年。其中有丘念台的姪兒丘應柏和姪女,以及他自己的獨生女。當時姪女才14歲,他女兒丘應棠才18歲,而在東隊青年中,王致遠和徐森源兩位隊員對丘應棠十分心儀。
丘念台後來選了王致遠為婿,王致遠和徐森源在台灣光復後隨丘念台到台灣,但王致遠和丘應柏在二二八事件後被通緝,跑回廣東。出身美濃的鍾浩東被槍斃,蔣碧玉及屏東的蕭道應夫婦、徐森源等下監。這幾位抗戰愛國青年竟然在台灣光復後,有如此悽慘的下場,令人扼腕。
侯孝賢導演曾把這五位台灣青年的故事,拍成電影《好男好女》,編導是藍博洲。這次是藍博洲召集東隊成員的第二代前往東區服務隊去過的地方,我也因此第一次看到鍾皓東的長子鍾繼堅。
以虔敬的心拜謁先人
除了廣州,我們也去了惠州,在羅浮山看了沖虛古觀,葛洪博物館、東江縱隊紀念館,在梅州看了五杠樓、南華又盧、三星書屋,又去蕉嶺參觀了桂嶺書院、蕉嶺中學、羅福星紀念館、丘逢甲故居、創兆小學、廣益中學、樂育中學……。每個地方都有先賢先烈的遺韻。有趣的是,我在南華又盧認了一位親戚,而在去過多次的創兆小學,赫然發現自己捐款被銘刻在牆上。
我們在徐森源之子徐博東帶領下,到了東區服務隊曾駐紮過的廟寺、民居、學校,我們一路都覺得很辛苦,想到先人沒車可坐,全是徒步,而且每到一地要組訓民眾閱讀,又要被人猜忌,真是何苦?何況,他們大多是台灣、廣東兩地的大家族子弟啊!
這次復刻東區服務隊最遺憾的是沒去上杭師範傳習所,辛亥3.29之役多位革命先賢先烈都是那裡出去的。上杭緊鄰廣東鎮平(後易名為蕉嶺),但屬於福建省,那兒有邱氏宗祠,清末丘復和丘逢甲將之改為師資培育地,也是革命黨員的培育地。黃花岡烈士林修明的姪孫女林少雯,而丘復的孫女丘彥明,都是世界女記者作家協會的資深老會員,而我逢甲公侄孫女也是。
上杭古稱紫金,在宋末為大鎮,孫中山及李光耀的先人都是從上杭移至外地、南洋。我25年前第一次回上杭,交通極不便,祠堂又破又住滿了人。但在上杭人的努力下,已恢復金礦開採,號稱是中國第一金山,地方恢復富裕,而丘(邱)氏祠堂更裝修地美崙美奐。
此行以當年東區服務隊成員的第二、三代為主,正因為每個人的先人都曾在各處吃過苦,所以我們每個人以虔敬的心,一處處拜謁,可惜時間太短,無法深入,希望下一次有機會停留更多的時間,走更完整的行程。
作者為資深作家、丘逢甲姪孫女
●全文見《觀察》雜誌64,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