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大陸該怎麼解讀台灣選舉 專家給建議了

 【記者賴御文報導】到底應該怎麼解讀九合一選舉的結果?這是許多大陸專家學者官員最近在思考的事。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接受大陸微信公眾號「臺海觀瀾」訪問,評論臺灣選舉結果與未來政情發展。訪談者為「華夏時報」海外部主任王義偉。內容特別授權愛傳媒刊登:

 王義偉:張教授,臺灣選戰結束,您認為大陸應當如何來解讀這場選戰?

 張競:我個人認為大陸方面在解讀臺灣選戰方面,大概來說不外乎兩個面向,首先就是選後兩岸關係的發展,再者就是在這次選戰中,被多方所炒熱的境外勢力涉入選戰課題。

 我相信大陸朋友面對選戰結果,對於兩岸關係朝向正面發展必然會抱持著很高期待,但是我必須很嚴肅地提醒,這次選戰是屬於地方選舉,相較於蔡陣營執政團隊陸委會所主管兩岸事務的法定權限來說,地方所能產生之影響力,相對來說是使不上勁難以與之匹敵,所以大陸不是不能夠抱持正面期待,但亦要面對現實條件務實評估。

 臺灣這邊有許多政治評論人士認為,選後大陸會刻意針對藍營執政縣市特別優待與示惠,刻意產生差別待遇,其實這種思維正是會走入目前美國來臺灣大力鼓吹,以及綠營高層與綠色媒體與之唱和,刻意描繪出境外勢力操控臺灣民意的論述陷阱。

 其實在本次選戰前,綠營對其執政貪腐無能,造成選情不利選戰結果必然慘敗是心知肚明。所以很多在本次選戰刻意發表的政治論述,其實是為2020大選佈局打底,其中最核心論述主幹,就是境外勢力影響選舉。所以選後大陸對於臺灣要真是對於藍營執政地方縣市,採取差別待遇,這將來會變成是坐實綠營刻意佈局要在2020大選所要提出之抹黑指控,絕對會讓人跳到黃河都洗不清。

 王義偉:針對這種考量,大陸應當要採取如何作法呢?

 張競:我個人認為就大陸來說,只要採取平常心,順其自然發展,不必刻意去採取差別作為,反而會產生最理想結果。

 平心而論,只要願意與大陸以正面態度往來的地方首長,就必然會從幫其民眾解決問題角度,來與大陸積極往來,這樣就會以最自然方式獲得最理想發展方向。比方說,未來高雄與屏東是分別由藍綠執政,甚至高雄與臺南亦是分別由藍綠執政,但這些縣市因為鄰近接壤,各項農漁產品同質性很高,當發生收穫過盛產銷失調問題時,假若要運用大陸市場作為調節產銷對象,就自然要與大陸往來溝通協商,所以大陸不必主動採取差別待遇,只要從臺灣方面提出,兩邊好來好往,互動關係就會自然改善。假若大陸主動採取行動,那就必然落人口實,走入綠營佈局陷阱。

 其實陸客來臺要到何處觀光,亦是相同道理,何處開門誠懇迎客,觀光景點設施完善規劃良好,這個自然就會有人上門。當初臺南政治人物刻意拉扯大陸貴賓,造成受傷後又抵賴成對方遭致樹根絆倒,媒體錄影帶播出後,不知嚇走多少大陸觀光客,也就斷掉本身觀光產業生計。

 王義偉:針對臺灣綠營執政團隊在選戰期間,不斷與美方搭唱所謂境外勢力介入選舉論調,張教授有何看法?

 張競:其實臺灣能夠發展經濟,就是仰賴對外貿易,同樣亦在過去幾十年來,積極讓年輕留學進修,更是在社會各界重用海外歸國學子,所以臺灣各項政經發展過程,確實受到境外影響,這是事實,也不必去遮掩或辯解。

 只要是對外開放,自然是會受到外來影響;但在本次臺灣地方選舉中,境外勢力影響這個議題雖被刻意操作,但卻未受到民眾重視,其實是有其現實因素。

 就此項議題為何被綠營團隊刻意運用來說,其係基於下列因素:首先這個議題是由美國在臺協會主席莫健所提出,眾所皆知綠營對於華盛頓所表達任何牙慧,必然都是積極搭唱,所以多位綠營政治人物積極應和,根本就不令人意外。其次這種論調可以用來掩蓋施政無能,將未來選戰失利,順勢推卸到境外勢力干預作為藉口。再者就是先用此種論調製造氛圍,是在為2020年選戰佈局,到時候可以用挑釁大陸,製造兩岸緊張,再對大陸扣上境外勢力干預臺灣選舉,用作於選舉催票與固票手段。

 王義偉:那麼為何本次綠營操弄「境外勢力」這張牌,卻沒有達到預期聲勢呢?

 張競:這其實是受到許多重原因影響所致;首先就是臺灣地方選舉,真正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實是臺灣各地方施政績效。當然蔡陣營執政團隊無能,在諸多法案上翻來覆去,搞到民眾極度反感亦是重要因素。但若是要扯到境外勢力影響,這就實在太離譜,因此根本無法讓民眾有感。

 其次就是綠營與美國搭唱這個說法,擺明就是要針對大陸,所以還刻意運用很多方式希望大陸能夠有所反應,走入其預設陷阱,成為其操弄藉口。但是某些綠營喉舌卻刻意操作美國軍事部署,以及美軍在亞太地區演習,並且與本次地方選舉聯結,希望讓民眾產生華盛頓支持特定陣營印象,但是最後在選前雷根號航艦戰鬥群訪港,卻讓綠營喉舌政論人士不知如何自圓其說。所以大陸保持平常心,合理看待臺灣地方選舉,才是最理想作法。

 王義偉:除掉前述議題之外,張教授認為還有那些面向,大陸應該審慎觀察,以便解讀本次臺灣地方選舉呢?

 張競:我認為儘管本次臺灣地方選舉結果,讓藍綠版塊產生嚴重推移,但是各個地方所產生選舉結果,都有其各自獨特地方因素,因此若是將其整體結果,作為推估未來2020年臺灣大選之基礎,我認為是很有變數,其中因果聯結關係結構亦值得懷疑。

 但是這次選舉所附帶舉辦的公投結果,其實是綠營真正慘敗之處。特別是蔡陣營整個執政團隊所要強行通過的政策議題,都受到明確否定。我必須提醒,這個是代表整個臺灣民眾集體意志,而不是遭致切割成各個地方選舉之分別結果。

 特別是幾個涉及對外政策,以及受到境外勢力壓迫,比方說開放核污染食品進口,這個是明顯打了媚日成習綠營人士個大耳光,東京必然對此跳腳。而綠營為配合川普振興美國媒業政策,不惜用臺灣民眾的肺,犧牲百姓健康,去增加火力發電廠,配合進口賴清德口中乾淨的媒,這些都讓綠營敗下陣來。

 假若大陸要能夠公允解讀臺灣民意趨向,掌握臺灣善良人心的集體意志,更應該好好檢視這些公投結果。所有綠營為討好極端人士,擺明要犧牲社會大眾權益,甚至是要影響下一代思維意識的議題,都受到主流民意唾棄。大陸對於臺灣提到公投都抱持負面觀感,但是從這次公投結果,綠營根本上是全軍盡墨,大陸其實更應深入理解,這些代表整個臺灣民眾意志的公投結果,透露出何種訊息?其又將會如何影響2020年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