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九合一選舉綁公投 誰說了算】 「臺灣入聯合國」公投案 2008投票率三成五被否決

2018全國性公投選舉公報。 (記者陳芳儀攝)

 【實習記者陳芳儀/新北市報導】2018九合一大選綁公投即將在11月24日登場,這次選舉的公投案,議題包括反對空汙、反深澳電廠、反核食進口、以核養綠、婚姻定義、適齡性平教育、同性伴侶專法、婚姻平權、性平教育以及東奧正名等十項,較往年更多。公投不僅是落實人民立法的重要制度,更是集中民眾意見以及民主精神的實踐。今年又多又複雜的公投議題在社會上引起廣大的議論,也讓本次公投的結果備受關注。

 本次公投的另一項特點是投票年齡下修,自去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投法》修正草案後,公投的投票門檻降低,年滿十八歲便可以享有公投的投票權。雖然有不少民眾認為,剛滿十八歲的青年容易受到影響被誤導;但也有不少民眾表示,十八歲的民眾在法律上,已須背負許多責任,理應也能享有公投權利。根據中選會數據,今年18歲以上、20歲以下的「公投首投族」約60萬人,加上選舉人數約為1920萬8千人,合計約1980萬8千人有公投投票權。

 臺灣在過去已經舉辦過六次公投,分別是2004年綁總統大選的兩件防禦性公投,議題分別為強化國防與對等談判;2008年則有四件公投案,議題為討黨產、反貪腐、臺灣入聯合國與務實返聯。以上六件公投案皆因為舊制雙二一門檻中投票人數未達所有投票權人數一半以上而不通過。其中第3案「討黨產」及第5案「臺灣入聯合國」均由前民主進步黨主席游錫堃領銜提出,「討黨產」投票率為26.34,「臺灣入聯合國」投票率為35.82,結果均被否決。

 而根據2017年12月,立法院通過修正公投法部分條文大幅降低公投限制,因此依據《公投法》規定,公投案需有效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達投票權人總數4分之1以上,即超過493萬9267票,才算過關。在門檻降低後是否能有公投案首次達標通過,也是本次選舉值得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