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廣容報導】李梅樹紀念館現在正進行一系列的台灣藝術美學講座,針對台灣美術史作深入的講述介紹,帶領民眾了解台灣當時社會文化現象,一探台灣藝術文化之美好情境。7月21日第三場講座上場,李宗哲老師的講座主題是《登高行遠: 呂基正筆下的台灣山岳群像》。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山岳便以背景的身份進入藝術家的畫面。維多利亞時代,博學多才的John Ruskin著書立論,宣稱Mountain Painting 是「風景畫中的風景畫」;可以說山岳畫作為獨立畫科的地位到了此時已然確立。Ruskin 鉅著The Modern Painters不僅為大師威廉透納平反,影響所及,也間接促成了日本近代山岳畫的誕生。其後,再由日籍畫家於殖民時期引入臺灣,這是近代臺灣山岳畫創作之濫觴。
我國畫家呂基正早年僑居港都神戶。神戶是日本幕末至維新初期最早向外國人開放的城市,市郊的六甲山登山活動則是神戶市民仿效洋人每日健身的早課;這是呂基正登山生涯身體力行的開端。二戰結束後,呂基正重返臺灣畫壇。最初因任職教育廳編審,他得與考古人類學家一起深入人跡罕至的高山。原本是為進行原住民研究調查所需,卻因此機緣促使他開啟此後五十年臺灣山岳畫創作,並成為戰前臺灣山岳畫的承繼者以及戰後之先行者。在臺灣山岳畫百年創作的歷史中,呂基正扮演了承先啟後的關鍵角色,也奠定他於臺灣近代美術史上的身份印記。
明治時代的學者桑田武夫曾這樣說過:「登山是文化活動,只有文明人才會做的事」,也就是說,所謂山岳畫是指畫家身處山林空間之際所創作的作品,乃自然與人文結合為一體的創作形式。本場演講主要為介紹呂基正戰後臺灣山岳畫創作。除介紹畫家生平之外,另外挑選橫跨五十年、一百多幅呂氏山岳畫與觀眾一起分享,並為觀眾解說其創作背景、技巧、風格、特色,以及畫家個人隱藏於畫面的符碼與寓意。同時,也將與您一同來省思:如何理解呂基正山岳畫在文化上所傳達的可能意義與作用。
◎李梅樹紀念館系列講座
講者: 李宗哲老師
講題: 《登高行遠: 呂基正筆下的台灣山岳群像》
講座時間: 7/21(週六) 15:00~16:30 (14:30開放入座)
講座地點: 李梅樹紀念館(新北市三峽區中華路43巷1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