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大同莊嘉薰老師:遊戲城市,穿越時空的文學護照

 【記者許玟儀報導】「在國文教學過程中,經常會聽到學生不喜歡國文的原因不外乎離真實生活很遙遠,作家大部分已經不在人世等等。」大同高中國文老師莊嘉薰帶著班上學生到訪臺北城南,蓊蓊翠綠的幾株老榕樹環抱間,一座日式木造房子靜靜而立—紀州庵。漫步於林蔭下,聽著導覽員生動的講解,懷想當年城南風光,同學們彷彿穿越了時空,見證了家鄉這座城市古往今來的絕代風華。

 紀州庵,曾是日殖時代知名的料亭,戰後又轉為公務人員眷舍,多少文人雅士在此聚會創作,傳遞文學薪火,如今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將此古蹟改建為藝文空間,提供民眾遊賞。

 身為國文科老師,莊嘉薰最苦惱的往往是如何能以最自然的方式,引導出學生內心對文學的嚮往。她認為,縱然國文教學講究精神領域的心領神會,但如果學生只能透過課本閱讀文學作品,而這些又與他的切身生活並不相干,當然難以發掘感動。為了突破傳統國文課程的侷限,莊嘉薰致力於開發新教案,而這堂透過教師社群而完成的「城市文學課程」,讓她榮獲了105年度教育部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優良社群的肯定。 

 莊嘉薰表示,這堂包含閱讀文本、電影欣賞及校外各個文學景點踏查的課程,主要目的就是以大同高中為起點,引領學生深度觀察探討每日活動的區域,再將視野幅射,「文學觀察視角鎖定在整個大臺北區域,讓學生重新以文學的角度建構對臺北的印象與記憶。」

 大同高中有個別號叫「榕城」,莊嘉薰藉由「榕城八景」的票選活動引爆了同學的熱情,讓他們主動觀察校園,進行校園美景的拍照與寫作。接著走出校園,參訪了故宮、紀州庵、林安泰古厝、臺北光點等景點,經由專人的導覽,深入認識各個文學空間。同時莊嘉薰也積極引入可利用的社會資源來豐富課程,比如臺北光點的參觀走讀就是結合「2016 臺北世界設計之都~~設計教育扎根計畫」來進行,而同學創作的新詩也參與了臺北詩歌節、臺北文學季等活動,在「詩的民主牆」能貼上自己的作品,供所有市民吟賞,對正值青春熱血的青少年而言,充分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也由此更能引出他們對文學創作的熱忱。

 莊嘉薰認真地強調,「文學在我們所生活的城市永遠都是現在進行式,並非遙遠的、靜態的課本文字而已,只要你關注、參與或欣賞,它就存在。」藉由這堂精心設計的城市文學課,她將自己的理念融入了教學,讓文學可以走進同學們的日常生活,讓他們的生活因文學更有一份質感及韻味。

圖/學生以纏繞畫風格繪製的文學護照手工書,令莊嘉薰愛不釋手

 

 「在教學時,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來自於學生上課時發亮的眼神、用心寫作的作業、以及才氣橫溢的創作。」莊嘉薰說,看著課後同學們交上的那一本本琳瑯滿目、手工製作的文學護照,欣賞他們別具巧思的詩文創作,就是她最感動及快樂的時候。

 「日據時期留下的商場,經過時間的洗禮,搖身一變成了坐落於臺北市中心的西門紅樓。熙來攘往的車輛、人群,現代與摩登,沖不淡它的古色古香……」、「老菸廠中滴滴答答的汗水浸濕工人的衣裳,汗水和濃煙的氣息交織出歷史的滄桑,……一陣咖啡香傳來,現今的松菸已為藝術家的聚集地,新舊痕跡的相遇,為新時代的我們激盪出美好的火花。」透過感性的文字,同學們傾訴著對這座城市純真的情感,而莊嘉薰期許他們一個個都能夠繼續傳承文學的薪火,留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