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透過軟理畫下自己的設計
【記者許玟儀報導】由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開發的學習APP程式「Tinkering Journey Sketchbook 」榮獲美國博物館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簡稱AAM)媒體與科技專業委員會主辦之2018年「繆思獎」(MUSE Awards)教育類榮譽獎,是科教館首度獲獎,也是臺灣今年除國立故宮博物院外唯一獲獎的社教館所。
繆思獎邁入第29屆,今年頒獎典禮於美國時間5月6日晚上在鳳凰城舉行。此次競賽,邀請全球超過90位博物館及媒體界的專業人士作為評審,參賽作品則來自各國舉世聞名的博物館,數量將近200多件,類別包含影片、電影、互動裝置、開放文化資源、網站,教育以及網路社區等。
自2015年起,科教館推動國內的Tinkering(敲敲打打)與Maker(自造者)教育,並透過與舊金山探索館合作,開發一系列讓大人小孩都能「敲敲打打」的動手作活動,深受大人小孩的歡迎。本次得獎的作品「Tinkering Journey Sketchbook 」APP程式主要結合本館「動手樂工作坊(Tinkering Workshop)」,內容包含三大項目:引導、紀錄、分享與意見回饋。
透過數位行動載具(ipad)與虛擬的動物引導員角色:對於科學知識具有極大熱情,會不屈不撓動手嘗試的「眼鏡小狗」;以及隨心所欲、跟隨直覺,重視創作成品的造型與獨特性的「樹懶」;和以傳統老師為模型,設計出任務導向,習慣說明步驟的「貓頭鷹」,以趣味且富有教育指標性的方式,引起學員動手作的興趣。參與者在實體課程進行創作的同時,也能結合虛擬程式,製作照片日誌,搭配塗鴉、貼圖、文字框等方式,以圖文紀錄動手做的過程,對學員而言,紀錄就是以有趣的方式梳理思考脈絡以及靈感來源;對於家長而言(以親子組合為例),家長認真投入紀錄的同時,孩子也能享有創意發揮的自由度與獨立性;對於博物館而言,這些紀錄保留了第一線的研究素材,讓教育者得以觀察、分析學員的創作思考過程。此外,應用程式也有社群分享功能和心得問卷,不但可以使參與者分享自己的創作日記,藉由跟同儕解說自己的創作,學員能傳達過程中的喜悅、自豪、沮喪、失望、創意等等,也能聽取他人的熱情、鼓勵、讚嘆以及好點子,體驗創作路上的不孤單,以合作平衡自作,一同分享、樂趣加倍!
科教館館長陳雪玉表示:「Tinkering Journey Sketchbook 」軟體設計開發的過程,即注重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理念,秉持Tinkering教學的開放性—「不給唯一答案,營造出鼓勵自行尋找解決方法的環境」,並透過不斷的測試修正,開發成果兼具操作上的直觀與界面的美感,達到有效結合實體課程與虛擬載具的創新構想,因而獲得評審一致的青睞!
圖/實際操作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