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獨家】露天電影院的幕後故事

【記者黃琮賀獨家報導】原本在英國工作的Joe任職於活動公司,他曾在國外參與過屋頂電影放映活動,那時覺得在公共空間看電影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台灣嘗試性的放映後得到很多正面的評價,與夥伴商討後他辭去英國的工作,開始自己的放映人生。

屋頂電影的放映活動在歐美行之有年,不過在台灣卻幾乎沒有這樣的活動,原因在於台灣的建築形式與國外不同,頂樓通常都是加蓋或是放置水塔的地方,沒有什麼空間可作利用,再來,就Joe的觀察,除了大型影城外,台灣有其他可以滿足小眾市場的電影院及二輪片可供選擇,電視頻道的電影台更24小時不斷播映,相較於國外來說,台灣觀眾在看電影的管道上較為多元,如何在這些管道中走出自己的路是Skyline Film需要先行思考的地方。

『我想要呈現的是一種體驗,這是其他管道無法取代的感覺,它同時可以是非常個體與電影的對話,同時它又可以是一種很休閒的社交關係。』

(圖/Joe提供)

Skyline Film有別於其他露天電影的放映形式,特別以個人式的耳機來做聲音的呈現,這樣的形式能夠阻絕外在環境的干擾,讓觀影者沈浸影像中,Joe說:『有許多觀眾在放映結束告訴我,這部電影他以前看過了,卻在這次觀賞中有了不同的感受,我想這是因為耳機的緣故,這讓觀眾與電影產生一種獨特的私人對話空間。』

另外,在公共空間的放映也讓觀眾覺得特別新鮮,相較於電影院,Skyline Film給予觀影者充分的自由。Joe提到:『我看過有些人他們將背包放在座椅上,自己則是選擇一塊小空地,倚在欄杆上,喝著我們提供的啤酒觀看電影,三三兩兩輕聲聊著天,或許是在討論生活瑣事,或許是在討論劇情,但這樣的放映體驗,是其他觀賞電影的管道所無法給予的感受。』

『我和夥伴都沒有預期到,看電影這件事情會讓人有這麼強烈的感受。』

Joe分享了放映時印象深刻的經歷,他提到12月的時候,放映了一部電影叫近距交戰,劇情描寫一次世界大戰時,英法聯軍與德軍三方對峙,但在聖誕節慶時協議休戰,不分敵我共同慶祝佳節,節慶過後因為各自軍令的關係,而必須在戰場上繼續對抗。電影放映結束後,現場有許多對情侶接吻,Joe很訝異,這樣觀影的氛圍會如此強烈影響在場的觀眾,他更提到當時放映時正好有台灣勞工團體的街頭運動,許多前來看電影的觀眾在社群媒體上將劇情與現實做巧妙的呼應,因為這份工作的關係,他深刻感受到電影與個人情感及社會關係之間的連結性。

『針對於不同城市,營造專屬的氛圍。』

談到未來Skyline Film的放映模式,Joe充滿信心,除了台北,Skyline Film也開始朝向中南部去做放映,並且在每一次不同城市的放映中都有所突破,「一城一特色」是Joe的想法,他提到:「台北給人一種都會感,選的片子比較會與都市生活有所關聯,場地的佈置也以這樣的感覺進行;高雄的放映場次在選片上就會比較朝向港都的形式去做包裝,而台南的放映場次則是以古城去做發想,選的片子就會比較以經典的老片為主。放映活動的頻率也是我們團隊有在考量的策略之一,我們不希望在短時間內有太高頻率的放映,我希望每個城市的觀眾下一次再見到我們時,有一種終於又盼到我們的感受。」

對於Skyline Film的經營,Joe以自己的步調前進,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一項新的挑戰,Joe提到過去自己每天超時工作,身心都覺得很疲累,而現在,自己創立了公司後更加忙碌,但心中卻有很明確的目標與信念在支持自己。

「我很喜歡看電影,希望透過露天電影的形式,將有趣、有質感的觀影體驗分享給大眾。」

這樣的信念支持著Joe持續面對不同挑戰,放映自己的精彩人生。(圖/Jo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