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中國大陸的學界是黑洞嗎?過年期間,台灣學界的很多朋友在討論這個題目,並且分享相關的新聞訊息。說大陸學界是黑洞,這有兩種意思。一種意思是說以對岸的市場之廣大,一旦真的有心對台灣的學者招手,效果恐怕會像宇宙中的黑洞一樣,逐漸把台灣學者都吸過去。
把大陸學界形容是黑洞的另一種意思,則是說現階段去大陸發展,可能只能成為短期的學術工人,未必會有永久的保障。
這兩種說法都對,也都不對。想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可能還是要先回到中國大陸學界的基本面來看。
大陸學界在文革期間出現了巨大的斷裂,改革開放以後,一方面學界力求走回正軌,另一方面產業不停發展成長,也呼喚社會提供更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力,這些都急切呼喚更多優秀師資。
改革開放後的前面20幾年,大陸的經濟成長還不足以超越鄰近國家,因此儘管境內的師資受到文革影響而頗有不足,許多教師根本連博士學位都沒有,卻仍無法對境外高教師資招手,只好積極努力培育自己的本土博士。
持平而論,大陸自產土博士們的素質良莠不齊,以新聞傳播等相關領域來說,其老師輩的西方社會科學學術底子,有的就未必紮實,而對岸的博士班又急於求成,往往3年左右就能畢業,因此大陸土博士必須不停自學才能真有本事。
過去10幾年來,大陸整體實力突飛猛進,這就有了吸納境外優秀高校師資的財務實力,而且不吝於重金禮聘。問題是,大陸想要什麼樣的師資呢?
前幾天有朋友請託物色可以前往對岸的師資人才,條件包括:有博士學位、能以英文授課、能發表國際論文、有SSCI論文最好。如果符合這種條件,在台大、政大要找教職也不難了。對岸現在透過重金開出這種挖角條件,當不必意外。因為前述爭取教職的條件,也是台大、政大前幾年徵求教師的常見條件,只是對岸開出更優的條件罷了。
筆者學生在對岸北大、清大已獲博士學位,陸續在大陸專任教職,有編制內,也有合同教師,同感不進則退的學界壓力,這是改革開放後的基本要求,不像台灣學界雖有保障,待遇卻是齊頭式平等,無法持續擇優汰劣。
大陸學界是個吸納的黑洞,會選擇性地吸納優秀的人才,而且吸納過去之後還可能有所淘汰,所以這個吸納黑洞也會是一個沒有保障的淘汰黑洞,將會迫使願意西進的學者必須一直維持自己的競爭力。
<<本文經作者同意刊載>>
●作者: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中華傳播管理學會理事長,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lai606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istudy文教新聞資訊網》立場
●原文登載於《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