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大陸崑曲來台,反映兩岸消長

崑曲《牡丹亭》表演片段 (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記者林可妮報導】知名劇團上海崑劇團日前來臺演出,將明朝湯顯祖的作品《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以及《邯鄲夢》合稱「臨川四夢」,首度在台演出。上海崑劇團在16年前就曾來臺演出,這次將新作品再呈現給臺灣崑迷,誓言要比上次更好。上海崑劇團團長古好好說:「在20多年以前,最早在台灣,崑曲是如此火熱,我們講最好的昆迷在台灣,所以我們一直在想最好的戲、和最好的陣容,和最好的精神面貌,我們一定要帶到台灣來,所以這次將臨川四夢和經典的折子戲帶到台灣,也是我們所有崑曲人的夢想。」

 崑曲起源於中國蘇州,具有強烈的文學性,在清朝被歸類在雅部,相較於其他聲腔,被認為是更高雅、更正統的戲劇,和一般的京劇相比,崑曲顯得更加婉約。臺灣京崑劇團朱民玲老師更表示,在臺灣要學習京劇多少都會碰一些崑曲。俗說「最好的昆迷在台灣」就是因為臺灣觀眾的素養高,能品味到崑劇的精髓,這也歸功於一群專家學者的努力。早在1990年代當時台灣崑劇低迷,臺灣崑劇劇團團長同時也是中央大學教授洪惟助以及中央研究院士曾永義開始「崑曲傳習計畫」,聘請中國大陸演員、專家來台授課,舉辦各式講座將崑曲帶入民間。然而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崑劇列入首批「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在那之後中國大陸開始重視崑劇。臺灣崑劇團團長洪惟助說:「大陸開始重視崑曲,所以從200607年以後,大量的資金,補助崑曲的資料蒐集、研究、演出等等,但相對臺灣在政府以及各界對崑曲的支持,經費達不到人家的千分之一甚至是萬分之一,臺灣的優勢還能保持多久是個疑慮。」中國大陸花大錢保留崑曲文化,台灣則是憑藉過去學者們早先的關注、扶植讓崑曲在台灣仍有一群崑迷繼續支持。

 為了承襲崑曲文化,中央大學設立崑曲博物館,裡面展出中央大學教授洪惟助幾十年的收藏,包含上萬筆文獻、6000多筆的影音資料,以及數百年歷史價值的崑曲珍品,是許多崑迷都必去參觀的博物館,洪惟助教授用自己的力量將崑曲傳承下去,也期盼政府能夠投入資源,讓崑曲繼續在台灣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