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部長於澀水社區與山水畫王老師體驗陶藝DIY。
鄭部長參觀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合作
舉辦之「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當代生活漆器展。
【記者肖玲報導】為關心南投茶產業及茶文化復振、青年參與社區及在地知識建構等議題,文化部長鄭麗君1月16日特別走訪南投茶業改良場魚池分場、澀水社區、埔里桃米紙教堂,更前往獨立書店「籃城書房」,與埔里在地青年及民眾進行面對面交流。鄭麗君表示,此行期盼和中央及地方政府合作推動臺灣茶文化的復振,讓臺灣茶文化成為我們在國際上的文化識別,她同時也宣布將於今年中召開全國社區營造會議,讓政策貼近在地文化發展需求,資源更有效協助在地社群培力與在地知識永續發展。
部長鄭麗君等一行人今天第一站前往茶葉改良場魚池分場,此地為農委會輔導中南部茶業專責機構,涵蓋台灣重要茶葉產區日月潭周遭,除負責茶葉之試驗研究、產銷輔導,亦投入推廣教育,透過茶葉文化展示館,展示臺灣茶業品種及產業歷史,近年更投入社區茶產業及茶藝教育等,而場內日治時期建造的紅茶工廠及日式宿舍群,更是珍貴的歷史建築文化資產。
鄭麗君說,臺灣茶有其深厚的歷史及文化底蘊,不僅是重要產業,也是重要的生活文化。文化部期盼能透過與農委會農糧署及南投縣政府協力合作,從推動茶產業進一步拓展到推動茶文化。文化部將協助茶改場硬體部份修繕活化,並透過工藝中心協助茶工藝設計及茶文獻研究,以茶改場為臺灣茶葉文化推廣基地,建立台灣茶產業的知識脈絡與在地連結,推動臺灣茶文化的復振,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文化識別。
第二站則訪查魚池澀水社區,當地自古來即是紅茶產區,九二一震災後,更透過社區營造找回過去的生活記憶,逐步發展出豐富的社區產業內涵,如紅茶、陶藝、竹炭等,這些產業與在地居民生活緊密關聯,其中不乏豐厚的歷史記憶與常民知識,透過推動社區居民書寫自己的故事,完成三大冊「澀水人ㄟ故事」社區故事書,並以影像拍攝方式記錄社區製陶過程,完成「陶之戀~我的少女時代」微電影;近年更積極結合社區特色產業發展,開辦社區技藝工作坊、建立文創產銷平台,社區媽媽更以當地食材推出全國知名「茶葉風味餐」,並搭配在地導覽與體驗小旅行,這次也特別邀請部長親自品嚐,以茶入菜的茶葉風味餐,並深入了解澀水社區發展社區產業的成果。
同時也至埔里桃米社區新故鄉見學園區,了解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在埔里所進行的社會企業生態造鎮經驗,以及與文化部所屬工藝中心合辦的「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生活漆藝展。
最後鄭部長等人前往埔里市區籃城書房。這間落腳於農村聚落的獨立書店,如同扮演農村對外窗口,藝文透過這裡進入農村,也讓更多人透過書店的引介,看到農村當代樣貌。南投蓬勃發展的自主公民意識與青年創意,近年來逐漸開展,現場特別邀請7組不同背景、不同專長的青年,分享各自進行的在地文化行動議題,包含自媒體與在地記憶(大埔里@報)、埔里紙產業與文化(大埔里文創協會)、農村聚落獨立書店(籃城書房)、無毒友善農作(穀笠合作社)、傳統智慧文化保存(邵族文化發展協會)、樂舞教育推廣傳承(巫佳琪)、在地孩童音樂培力教育(新故鄉文教基金會),希望透過分享進而串連在地合作網絡,鄭部長對大家的分享,非常感動,也鼓勵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配合政府政策,而文化部會致力將文化政策由下而上翻轉,希望大家從生活的所在,從認識深耕自己的在地文化開始,並從生態、生活及生產中復育在地文化與在地產業自然發展的生態系,就像種樹一樣,往下扎根,根扎愈深,枝葉愈茂密,自然會尋找天空中成長空間,成為國際上具有識別的在地文化。
「最美的風景是人」,透過社造捲動民間參與逐步復興,累積成果開枝散葉,近年來南投縣展現極具魅力的「地方生活力」,文化部將持續協助地方,透過政策導引與資源挹注如社區營造三期計畫、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及社區營造青銀合創實驗方案等,輔導各縣市政府以鄉鎮為單位,整合社區、社大、各級學校、文史團體、博物館、地方文化館及在地藝文館場資源,協力推動在地知識,扮演地方知識學數位化工作及展示推廣中心,讓民眾處處可體驗,時時可分享,建構綿密的在地知識學習網絡,讓更多有夢想的社區、青年與公民,能夠接力傳承及活化運用在地文化智慧,為地方文化的發展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