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5G時代來臨! AI、物聯網、新媒體究竟該如何押寶? 線上/線下、實體/虛擬如何共存共榮 ...

 【istudy編輯報導】為推動數位經濟政策與行動網路產業發展,國家發展委員會、亞洲矽谷計畫執行中心、Taiwan Startup Stadium 台灣新創競技場、TiEA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KNOWING新聞今日共同主辦第二屆「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數位行動產業高峰會。

 科技部長陳良基表示,台灣科技的發展其實非常適用摩爾定律,以手機晶片作為例子,每一世代晶片的研發僅需要18個月,可能是面積大小的減半,或是在同樣的大小下,運算的功能提高至兩倍,如果了解摩爾定律的思維,面對產業的發展會有更長遠的幫助,可以想像一奈米以後的世界樣貌。過去沒有這麼強的的計算能力,因此在AI的發展速度緩慢,但現在運算速度大幅躍進,讓AI開始蓬勃發展,台灣應該要自己定位出可行方向。陳良基指出,台灣是必定要走向AI,不然台灣半導體、電腦三兆四千億的產值會受到影響,應該要以Change(以跳躍式思考掌握價值)Care(在世界變局中兼顧社會責任)Can(多元培育創業家精神)3C來做為發展方向。

(圖/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

 國發會副主委龔明鑫在高峰會上強調,亞洲矽谷政策目前有兩大推動主軸,一是物聯網,一是創新創業。他進一步強調,「亞洲矽谷有四個重要的策略,分別是健全創新創業生態系、連結矽谷等國際研發能量、軟硬整合建構物聯網價值鏈、打造智慧化示範場域。」

 龔明鑫指出,目前國發會與科技部合作,期望能夠讓博士生甚至是大學生,前往美國矽谷學習,透過法規的修正與鬆綁,推動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科學技術基本法修正、研擬金融科技創新實驗條例、修正產業創新條例等,讓台灣能夠有更完善的新創環境龔明鑫進一步說明,亞洲矽谷目前在美國矽谷所成立的辦公室,整合台灣創新創業公司、工業技術研究院、TAITRA等各部會資源,並且與國際的加速器、新創團隊合作,也協助微軟、高通在台灣設立微軟物聯網創新中心、科技實驗室。

 龔明鑫表示,希望在2025年之前達到「一支手機暢遊台灣」的目標!未來亞洲矽谷會關注在7大重點,分別為行動生活、人工智慧、自動駕駛、AR/VR、物聯網資安、新南向政策、創新創業。

(圖/NCC主任委員詹婷怡)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主任委員詹婷怡在峰會上演講時表示,「NCC的施政重點是開放連結與創新!」唯有連結才能創新,要達成目標有4個面向,包括創新應用、多元內容、普及服務、基礎網路。詹婷怡指出,政府把環境整備好才能支撐台灣數位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時也不應該忽略偏鄉。政府要求相關業者分擔虧損去偏鄉完成「普及經濟」的義務,而NCC在政府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也爭取經費來促成普及服務。

 詹婷怡認為,破壞式的創新包含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以5G來說,就是推動下一波數位革命的技術,5G有超高速、大連結、低遲延的優點,進一步達成大規模物聯網、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目標。

 但這些新技術也有其問題。詹婷怡舉例,物聯網發展有網路安全、數據穩私、資料在地化等問題,自駕車有道路安全、保險理賠、隱私等隱憂。「這些爭議都是百廢待舉,但這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全世界都是如此,大家要共同討論、合作去解決!」詹婷怡強調,「只要大家攜手,一切的問題都是能解決的。」

(圖/高通公司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

 除了有政策上的支持外,高通公司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劉思泰表示,隨著影音應用領域的豐富、乃至於體驗式服務的創新,使用者從低頭族到完整感官體驗,在現行3G到未來5G的環境中,高通作為連續五年蟬聯市佔率全球第一的應用處理器業者,一樣會站在第一線,作為台灣行動業者的後盾。

 看好台灣未來在行動服務產業的發展,高通帶著豐富的技術與專利,已經與經濟部合作成立設立一個新的科技實驗室「Qualcomm Technology LabTaiwan」,目標是將進一步推動台灣無線創新產業體系的發展,包含發展物聯網(IoT)、4G+/5G和連網汽車領域的專業能力和合作,以提升台灣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核心執行任務則是作為分享專業能力的核心進行共同合作,發展協助台灣企業技術育成、產品和服務設計與產品上市的解決方案,將與實驗室合作的策略夥伴,包含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台灣的原始設備製造商(OEM)、原始設計製造商(ODM)、網路營運商和網路解決方案提供廠商。

5G建設與寬頻政策皆支持的狀況下,未來趨勢到底是什麼?尤其自從AlphaGo一戰成名之後,人工智慧開始被一般人所關注。

(圖/Next未來講堂:無人車與AI的顛覆)

 科技部政務次長許有進表示,在AI領域台灣目前沒有獨角獸企業出現,就難以吸引人才朝這邊走。因此為迎接AI時代來臨,科技部也已經宣布將以五年為期,投入50億元規劃成立三至五個「AI創新研究中心」。「我們打破框架、與傳統不一樣,並非固定以學校為主體中心,而是以領域提出計畫。」許有進強調,這次所收到的研究計畫、構想書超過550件以上,這表示台灣已有共識。

 立法委員蘇巧慧同樣表示肯定,「與其問AI和無人車在台灣有沒有發展可能,倒不如問台灣想不想抓住這個機會?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蘇巧慧認為,AI時代來臨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所以在教育端的方面,她認為小孩應該要從小就接觸技術與程式,讓他們能在成長的過程中,藉此找到各自的專業。對於AI會不會取代年輕人工作機會的疑問,蘇巧慧進一步表示:「相對較為辛苦的工作,或許我們就能夠靠AI來幫忙,不過像是影視、音樂等產業,我不認為那麼容易被取代!」

 鉅亨網執行長洪小玲從媒體應用層面舉例,提到三種人才:第一種是理工相關的工程師,第二種是媒體業、傳播界的記者,第三種是財金相關背景的人才,這三種人在公司中「溝通」就相對的重要,也能夠釐清AI能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進步,避免不是為了做AI而做AI,而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客戶有感受產品以及服務的升級,在這兩年的時間裡,鉅亨網也更致力於聚焦在「機器人」,與AI相關的層面在金融層面上的應用,例如:外資量是多少?及更多金融相關的資料,對於這些既定的事物,對消費者有利的情況下,將這些資訊做系統化的處理,但既然有標準化處理程序,記者是否還需要寫稿?洪小鈴解釋記者寫稿,如果是寫一般重複性類似公告的東西,這方面就不需要記者再多花功夫,喜門史塔雷克(7starlake)副總經理王健富指出,全世界都缺司機!日本市郊的巴士司機很多都是70歲以上;在人口老化的陰影下,全世界都有缺工疑慮。

「其實自動駕駛技術都是客運公司在投資,因為他們發現將來會找不到司機。」 

 王健富指出,台灣在V2I ( Vehicle to ISP/TSP 透過手機向駕駛傳遞應用服務)等先進的領域還是有很大的機會,不管是都市裡的棋盤式公車也好、偏鄉接駁也好、公共運輸的Last Mile也好,喜門史塔雷克在不同的縣市,有很大的機會創造不同的運輸模型。

在產官界皆看好AI的狀況下,學界也不缺席。

「中小企業可以嘗試了解AI技術,應用AI到產品與服務當中,會很有發展性!」中華民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許輝煌表示,AI不是一個新的東西,已經發展60年,而人工智慧學會已經成立了22年,在學界有很大的研發能量,過去培養很多人才,但可惜的是,「他們沒有辦法在台灣用AI找到工作,學生畢業後就隱身在IC產業或是硬體產業。」

 除了AI,物聯網也是聚焦點之一,「物聯網的重點是軟硬整合,以及創意發展。」研華科技台灣營運處副總經理林其鋒在表示。林其鋒指出,台灣很會做硬體,很多領域都做到世界第一,但台灣忽略了所有社群網站的機會。2010年研華看到物聯網的發展,做了很多調整去對焦物聯網,包括雲端計算的佈建,以及雲端與底端sensor的連結。另外,研華也聚焦智慧城市,包括交通、醫療等面向。台灣栽培了很多優秀、刻苦耐勞的人才,這是台灣發展物聯網的基礎。

 物聯網能創造很多機會,但實際上似乎沒看到很多的好處,林其鋒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是因為物聯網需要很多sensor device才能把很多資料串接起來,偏偏sensor device很貴;再來是傳輸技術不夠省電,且費用昂貴;最後是通訊技術的演進會慢慢改變物聯網的發展。然而,物聯網業者並沒有完全展開去解決這些問題。

(圖/Next物聯網講堂講者:亞洲矽谷計劃執行中心人資蔡志宏)

 亞洲.矽谷計劃執行中心人資蔡志宏則較為樂觀,他強調「亞洲.矽谷」的命名,中間的那個「.」是有連結的意思,在亞洲.矽谷的計劃中,是希望能把台灣塑造成亞洲可以連結矽谷,並且在物聯網以及創新產業上能有所發揮,但這並不是要在台灣複製矽谷,因為矽谷的模式也無法在其他地方複製。

 物聯網是亞洲.矽谷政策中的重點方向,除了有各種創業團隊之外,還有吸引國際重量級的領導者來做投資合作,所以在短期內,亞洲.矽谷會推出一個物聯網的虛擬學院,這是可以容納目前為止在教育界以及產業界的夥伴,他們將擬好線上課程來在物聯網這個大領域中,快速養成新創人才以及實作的團隊。

 此外直播等新型態影音內容與新媒體也是熱議焦點之一,其實台灣二十幾年來的網路發展中,第一件事情就是資訊提供的管道快速下放,這是一個網路化的過程,只要有一個IP位置,或是部落格,其實任何人都已經在經營一個所謂的媒體,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出更加快速與即時,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這就是一個爆量生以及容大量輸出的過程,但每個人一天的時間就是24小時,要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做出有趣的容讓大家做出選擇,就是每個媒體平台都必須面對的挑戰。

 「新媒體的時代給使用者兩個最重要的東西自由與私有。」歐銻銻娛樂董事長范立達表示。「新媒體是不可逆的趨勢,當大家習慣用手機接收資訊後就很難回去了。」范立達直言自己不知道舊媒體將來會不會死亡,但媒體人一定要正視網路媒體的趨勢,調整自己的腳步。

 「台灣人才很棒,台灣的創作也很有價值,但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台灣欠缺資金的挹注。」范立達提出對台灣環境的觀察。范立達舉例,台灣做節目是一集200萬,大陸做節目是1000萬人民幣起跳,問題出在哪?范立達指出,「問題出在台灣的節目沒有很多管道行銷出去。」台灣現在有很多人才沒有工作,只好去北京幫助拍攝,或當老師。

 范立達呼籲,台灣應該趁現在還有機會的時候,將優質的IP(智慧財產)做成實體節目行銷到全世界,當收益最大化才能吸引人才創作;雖然台灣現在要跟全世界競爭,壓力很大,但如果獲勝,其收益也是很難想像的。

(圖/Next平台講堂講者: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

 討論了現下所有熱門的軟硬體議題後,無論產品觀念再先進,通路還是最重要的最後一哩路,因此討論最終回到平台的營運上,以Uber為例,一路上在台灣的爭議不斷,面對新創公司的崛起,台灣確實沒有做好準備,顧立楷曾說:「Uber是台灣接軌國際的契機」,當「共享經濟」模式成為全球大力支持的產業,台灣早已落後,政府部門必須改變思維,接受新創公司進入市場,協助與傳統業者合作,產業運作模式的轉型,有助於擴大消費群、共創新經濟。

 今年五月,Uber以租賃車模式回歸市場,與剛進入台灣時的私家車模式相比,「新Uber」配合法規,轉變為更加純粹的媒合平台,如同顧立楷所言,競爭的結果是為消費者帶來更優質的服務,也能協助產業提升產品性質,Uber重返台灣市場的關鍵在於對目標市場的了解,配合當地法規及人文風情做調整。有別以往的運作形式,「新Uber」做出許多妥協才得已重返台灣市場,顧立楷表示,「團隊的核心理念不能改變,符合消費者的需求,根據目標市場的不同來做在地化的改動,才能使得團隊和產品發展壯大。」

(圖/Next平台講堂講者:昇昌總經理江建廷)

 套用到傳統零售通路上,也不乏努力趕上行動時代的勇者。昇恆昌總經理江建廷指出,昇恆昌直到一年半前才第一次推行免稅預購網,會發展的原因是由於桃園機場很擠,而且旅客的行程都很趕,平均的購物時間只有五分鐘左右,平台的發展是希望讓客人可以預先購買,不用到了機場才在思考要買什麼免稅品。

 江建廷點出,雖然在網路的高速競爭下,一直創新才是有存活的價值,但是相對長遠歷史的品牌也營造出有價值、耐用的印象,讓消費者願意購買,這是讓大家思考相關的未來發展。

 江建廷在高峰會中強調,雖然新創是給新世代創新的機會,但是傳統業者也正在積極找尋創新的模式,專業很重要而Internet是一種工具,不管產業怎麼發展,生活都脫離不了食衣住行育樂。「新創不一定是以電子平台為主」江建廷指出,像是微熱山丘是從科技公司發展出來,創造出不一樣的產值,現在有很多新型態的創業行為,像是野獸國也是例子之一,販售鋼鐵人等產品,在實體通路上受到很多百貨公司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