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藝」圓孩子夢想的美術老師黃兆伸


 【記者游枋享報導】花蓮高工的美術老師黃兆伸像是一位魔法師,美術課就是他的魔法棒,雖然只有短短五十分鐘,但卻讓這群工科的師生們「藝」起動了起來,而且得獎不斷,到底他是怎麼辦到的?


 打開「黃兆伸教學與創作平台」的網頁,就會看到滿滿的得獎紀錄,從杏壇芬芳獎、SUPER教師獎、創新教學卓越獎、星雲教育獎、傑出資訊人才獎等,但得獎並不是他的目標,他說:「我只是想把美感教育深植在孩子心中而已。」


 黃兆伸的老家在彰化,小時候喜歡塗鴉的他,因為姑姑的提議而北上就讀復興美工。「才讀了一學期,媽媽就後悔了。」黃兆伸笑道,因為畫具材料實在太花錢了!由於家境並不富裕,黃兆伸也養成節儉的習慣,同學們使用一條五、六十塊的高級顏料,他只能買十幾塊的普通顏料;同學們畫過丟棄的圖畫紙,他也會撿回來翻另一面作繪畫練習。


 在這個青澀的年紀,加上離鄉背井,友伴自然變得很重要。黃兆伸有兩位要好的室友,吃飯的時候,他和同樣節儉的客家室友到自助餐店包個大便當,剩下的晚上再炒來吃;而不同課程的剩料,則會思考如何再作第二次運用。另一位臺北室友則每每對事物提出不同的觀點,讓他這個「鄉下小孩」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刺激。「我的跨領域學習,或許就是從這樣的經驗開始。」


 復興美工畢業後,黃兆伸考上臺灣藝術大學,主修工藝設計,大學四年期間,他還到電影、廣播、藝術、舞蹈等科系旁聽,想看看一件事到底可以有哪些審視角度。到了碩士班,學的是造型藝術,和原來的工藝設計又不相同。然而真正的大轉彎卻是在考上教育學程之後,他的角色必須轉換成老師了。


 由於太太是花蓮人,因此黃兆伸在臺北教了兩年,便與太太一同返鄉教書。他所任教的花蓮高工,學生的工科理性特質十分明顯,要帶入藝術的感性,著實得下一番工夫。此外,在工科學校裡,專業課程是最重要的,美術課對學生而言,不過是打發時間的一碟小菜,如何點亮他們心中的火花?黃兆伸決定從教學內容下手。


 黃兆伸說,美術課本第一章是清明上河圖,如果不連結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上一定睡一片。但是當他把花蓮地圖拿出來,讓學生一一比較兩者的街道與人物時,他們的眼睛就亮起來了;而在教畢卡索的立體派時,黃兆伸要學生坐在不同的位置,各自畫下眼睛、鼻子和嘴巴,如此畫出來的人像五官就有不同的角度,學生也在操作中領略立體派的雛形。近幾年資訊工具盛行,黃兆伸也不落人後,從臉書、Line到最近的乒乓app軟體,只要他輸入一個問題,學生立刻就能在螢幕上回答,增添不少學習樂趣。


 「運用不同方式、策略和素材,學生就能感受你的誠意。」黃兆伸時常設計學生教案,引導學生學習目標,也將教案整理參賽,曾獲得中等學校藝術類科工藝科、行政院菸害防制創意教學競賽、藝術群數位化教師教學檔案等特優獎項,還曾帶領學生參與國際青少年發明競賽,作品「記憶紙杯」獲得金牌,並申請著作專利。


 許多學生在黃兆伸的影響下,打開了生涯發展的另一個視野。曾有一個電機科學生對表演藝術有興趣,但因為自己讀的是高工,不知未來該何去何從。黃兆伸對他說:「你是學電機的,燈光舞台都要配線,沒有人比得上你的優勢。」學生聽了便努力考取配線執照,後來果然靠著這張執照錄取北藝大戲劇系。


 黃兆伸不僅將自己跨領域及同儕合作的經驗傳達給學生,他也試圖在老師群中引起共鳴。國文老師最先感到好奇,將韓愈的《師說》中的頂真修辭,轉化為美術課的「重複」與「反覆」;接著是物理老師的「位移」與「速度」課程,在美術課中成為「未來派」的速度與空間概念。而主科生物及化工的「生物色彩」與「硼砂與膠水反應」,則是造型設計最好的前導概念。


 有了好的開始,黃兆伸更持續努力和校内老師合作,爭取一些競爭型計畫,像是國科會「高瞻計畫」以及教育部「優質計畫」、「未來想像與創意人才培育計畫」、「高中職行動學習輔導計畫」等,帶給學校師生各種學習表現,以及成長感動氛圍。


 「後山的孩子需要信心,如果能為他們找到適合的舞台,讓他們發揮潛能,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了。」黃兆伸老師從藝術教育的角度出發,從而跨界至各科目老師的合作,只為了激起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這份教育愛讓人感動。


 教育家部落格是教育工作者彼此加油打氣、分享教學熱情的園地,教育家部落格網站 http://teachersblog.edu.tw/;教育家部落格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sblo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