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城鄉共學攜手行 幸福相約共學趣


【記者肖玲報導】為促進偏鄉教育機會均等及永續發展,教育部積極推動「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來自全臺灣不同地區的54所,共26組城鄉小學,在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以下簡稱國教署)的媒合及邀約下,於14日齊聚於教育部,攜手參與城鄉共學夥伴學校暖場活動,合力揭開「幸福相約共學趣」序幕。


本次活動由共學學校交流影片溫馨開場,並由臺北市及苗栗縣兩所同名夥伴學校-南湖國小學生展示太鼓農家樂的特色才藝,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由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帶領共學學校一同點亮串聯54所學校的LED燈臺灣圖板,象徵以城鄉共學突破地區的限制與藩籬。


教育部自104學年度推動城鄉共學夥伴學校計畫,成功提供城市及偏鄉中小學多樣化的學習環境,藉由各校特色及校本課程的文化與資源交流,學習環境不再侷限於校內或單一學區,教學及行政團隊得以創新活化,不同地區的學子透過城鄉各自的不同文化進行交流共學,參與學校更從20間增加為54間,成效廣受師生及家長好評。


  今年為本計畫第二年辦理,全國共54所城市與偏鄉學校都具有豐富且多樣之校本特色課程,如臺北市南湖國小的天文觀星課程與苗栗縣南湖國小的太鼓課程共學;桃園市石門國小的漁產養殖業課程與新北市石門國小的高爾夫球與縫紉特色課程;臺南市崑山國小的哈客好客客語課程與嘉義縣山美國小的原民文化課程、臺中市新社區福民國小共三所共學夥伴,相當多元豐富。期待學生能由如此多樣化的特色課程中,培養多元能力,亦可藉由共學的活動,分享自己學校的特色,並接觸不同地區及文化之特色課程。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培養學生認識在地特色及多元探索能力,是教育重要的願景與目標,藉由城鄉共學的實體互訪、虛擬網路視訊的互動,夥伴學校相輔成長,匯聚群體智慧,將能真正達到「幸福相連,點亮臺灣」的新境界,創新學習環境也創新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