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高原奇花   藏醫妙藥   海拔4800公尺偶遇苞葉雪蓮

苞葉雪蓮往往需要十數年才能開花,且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完成繁殖後即凋亡,因此被稱為「高原隱士」。圖/取自毒董地質微博
苞葉雪蓮往往需要十數年才能開花,且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完成繁殖後即凋亡,因此被稱為「高原隱士」。圖/取自毒董地質微博

近日,一段「喜馬拉雅山措嘎湖畔成片苞葉雪蓮盛放」的短影片在網路上走紅。影片拍攝者是一名獨自攀登至海拔約4800公尺的西藏男子,他在低溫、強風與能見度不佳的極端環境中,意外邂逅這片高原奇花。影像發布後,迅速被《人民日報》及多家陸體轉載,並呼籲「請勿採摘,守護自然」。

苞葉雪蓮(Saussurea medusa)隸屬菊科風毛菊屬,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珍稀植物,被列為大陸國家二級保護植物。這種植物通常生長在海拔3200—4700公尺的高山流石灘,環境惡劣、氧氣稀薄、紫外線強烈。與大部分草本植物不同,苞葉雪蓮往往需要十數年才能開花,且一生只開一次花、結一次果,完成繁殖後即凋亡,因此被稱為「高原隱士」。

其植株高度一般為15—60公分,根莖粗壯,葉片演化成金黃色膜質苞片,緊密包裹著花序,既能吸收熱量、保持花朵溫度,又能阻擋強烈紫外線。每年7至9月,苞葉雪蓮的紫藍色小花會在苞葉庇護下悄然綻放,與高山冰雪形成鮮明對比,被視為「雪域奇葩」。

苞葉雪蓮葉片演化成金黃色膜質苞片,緊密包裹著花序,既能吸收熱量、保持花朵溫度,又能阻擋強烈紫外線。圖/取自微博影片

苞葉雪蓮葉片演化成金黃色膜質苞片,緊密包裹著花序,既能吸收熱量、保持花朵溫度,又能阻擋強烈紫外線。圖/取自微博影片

苞葉雪蓮不僅是高山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也承載著文化與醫藥價值。在傳統藏醫藥中,全草可入藥,被認為具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通經等功效。但由於生長週期漫長、數量稀少,加上曾經存在的過度採挖,導致其分布區域內的野生種群一度減少。

隨著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的提高,近年來已加大保護,包括限制非法採挖、建立原生地保護區,以及推動人工繁育研究。科研人員指出,苞葉雪蓮在調節高山植被群落結構、維護生態平衡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此次「網友偶遇苞葉雪蓮」事件,也讓更多人看見了自然界的脆弱與珍貴。許多留言寫道:「遇見是幸運,但最美的方式是留給它安靜的生長環境。」生態專家提醒,苞葉雪蓮的生存依賴極端環境中的微妙平衡,一旦受到破壞,往往難以恢復。就如同網友留言所說:「願雪域奇花不止於偶遇,而能世世代代在高原上自由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