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災後復原工作,在三天連假裡湧入十萬「鏟子超人」,高強度的工作和充滿破碎雜物的環境,隨時都可以受傷;花蓮慈濟醫院三位造口護理師自費準備藥品,為志工的傷口做初步處理。她們在背包上貼上「受傷請找我」成為災區一道最美的風景。
花蓮光復鄉的災後復原行動,受到全國民眾齊心合力救援,但是瞬間湧入的大日量志工和高強度的作業以及一片泥濘的現場和破碎的雜物,都讓志工們一不注意就會受傷。自樺加沙風災過後首日(9月24日)花蓮慈濟醫院團隊進駐花蓮縣光復鄉災區,到29日已經從一個醫療站增加到現在三個醫療站與一個機動巡迴醫療隊,統計至09/29晚間20:30,已經診治了1,667人次。外科診治人數也從第一天的零人到第六天的09/29,醫療隊在災區現場完成了超過500例的外科手術。
類似這樣的外科手術,光有專科醫護人力還不夠,還要麻醉、消炎等藥物,縫合手術的器械,傷口的敷料,以及破傷風疫苗,所以,花蓮慈院團隊必須隨時補充各醫療站的醫材,如何準備及補充對團隊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有三位造口護理師鄒明耘、許美玉和徐小惠,協同其他單位一起參與大約有十名護理師,則是自費購買消炎藥膏、傷口敷料等藥品,背上貼著自印的「受傷請找我」的紙張,穿梭在災區的巷弄裡,讓志工一些輕微的割傷、擦傷、水泡等輕微傷口做消毒和包紥處理,較大的傷口也會協助後送到醫療站接受治療。
清理過程中,厚重的淤泥裡什麼東西都會有,釘子、鐵片、樹枝或者碎玻璃,都可能對救災人員與鄉親造成傷害。護理師們表示,志工們都非常賣力,不但要把握時間更要小心污泥裡隨時可能出現的破碎的瓶罐或鋼筋、鐵釘。常見的就是雨鞋刺穿、手掌被磨破或腳底起水泡。
她們在出發前就自費購買常見的傷口清潔和消毒的藥品,也把買來的敷料裁剪成預想中的傷口大小,再結合其他部門的護理師,十個人共分成三組,三天連假也服務了一百多位受傷的「鏟子超人」。
- 男子回國發燒喉嚨痛 雖有用藥仍染虐疾
- 無人機送藥首次在台灣實現 災區送藥三分鐘精準送達
- 骨質疏鬆的危機 長者髖骨骨折20%1年內死亡
- 名醫會客室/婦女疑難雜症一為什麼妳的病總是治不好
- 中風後如何脫離鼻胃管? AI助功吞嚥照護降低肺炎及再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