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貓咪的鬍子是導航儀 亂拔的後果是讓牠傷身又傷心

鬍鬚對貓來說相當於導航儀,一旦損傷,可能導致方向感混亂、撞牆。圖/取自野生布池微博
鬍鬚對貓來說相當於導航儀,一旦損傷,可能導致方向感混亂、撞牆。圖/取自野生布池微博

近日,有飼主因不小心拔掉了家中貓咪的一根鬍子,引發孩子大哭:「天塌了!」而貓咪似乎還一臉淡定。但事實上,鬍子對貓的重要性遠超乎想像,牠不僅是外觀特徵,更是攸關感官、平衡與安全的「導航儀」。

專家指出,貓的鬍鬚(學名「觸鬚」)深植於毛囊,連接大量神經末梢,具有高度敏感度。牠們的主要作用包括:測量空間:鬍子能幫助判斷洞口、縫隙是否能通過。夜間導航:在低光環境中,鬍子能偵測氣流變化,協助避開障礙。保持平衡:左右對稱的鬍子參與姿勢調整,維持行走與跳躍的穩定性。

鬍鬚對貓來說相當於「雷達+水平儀」,一旦損傷,可能導致方向感混亂、撞牆,甚至影響捕獵與日常行為。

流浪在外的貓咪常見遭人類剪、拔的虐待行為,圖為獲救的貓咪。圖/取自今天玩PS還是NS微博

流浪在外的貓咪常見遭人類剪、拔的虐待行為,圖為獲救的貓咪。圖/取自今天玩PS還是NS微博

貓的鬍子若遭人為拔除,這就是一種虐待,後果可能相當嚴重。首先,鬍子根部布滿神經與血管,拔掉比人類拔頭髮更痛。案例顯示,被拔鬍鬚的貓可能躲藏、不願親近人。剪掉鬍子後,貓一個月內無法順利抓老鼠。若拔鬍導致出血,應立即以無菌紗布止血並觀察行為變化;若超過24小時仍表現異常,建議送醫。

當然,貓的鬍子也會自然脫落(約半年一次),這種情況屬正常,無需擔心。專家提醒,飼主要教育兒童與家庭成員了解貓貓鬍子的生理功能。日常照顧應避免粗暴觸碰,也不要因好奇而強行拔除。若發現自然脫落的鬍鬚,可以作為紀念收藏,但切勿再次刺激貓咪。

貓咪的鬍子不只是外觀特徵,而是生存必備的感官器官。強行拔除,不僅等於剝奪其「導航儀」,還可能造成長期心理陰影。科學養育的第一步,就是尊重牠們的自然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