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台南建商交屋後突停業 市場憂:冰山一角

受到國內外的景氣影響,令部分建商苦苦支撐。圖為房市示意圖。圖/記者林瑞益攝
受到國內外的景氣影響,令部分建商苦苦支撐。圖為房市示意圖。圖/記者林瑞益攝

台南房市近日傳出壞消息,一家知名建商於8月初完成最後一戶交屋後,隨即向社區管委會發函宣布停業,理由是資金無以為繼,售後服務管道也已關閉。消息曝光後,市場擔憂是否將引發更多中小建商資金斷鏈,掀起新一波房市危機。

據ETtoday房產雲,這家開發公司成立於2018年,是台南在地業者,曾在永康區推出兩個建案。此次停業的新案為一處透天別墅社區,共18戶,總價帶介於1100萬元至1530萬元,早在2021年預售階段就已全數完銷,並於今年初如期交屋。該公司在台南安南區的電梯公寓建案仍在銷售中,完工時程標示為2026年第4季,後續交屋是否受影響備受矚目。

其實,建商經營壓力與政策緊縮密切相關。有建商指出,央行今年6月祭出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針對法人購屋、高價住宅及第三戶以上房貸,最高成數降至3成,建商餘屋貸款也受限制,直接壓縮業者的現金流。加上原物料與營造成本持續上揚,令中小型建商的資金鏈更顯吃緊。

根據《住展雜誌》統計,今年7月六都及新竹縣市新案平均銷售率僅44.26%,其中,台南表現最弱;此外,今年上半年全台「完銷案」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逾五成,顯示去化壓力正快速升高。

建商停業案例並非僅見於台南。台中市海線近期也有知名建商公告全面停工,原因同樣涉及工程款與成本壓力。當前環境下,中小業者比2016年低迷期更難支撐,若缺乏資金支持,恐將陸續出現類似情況。

這些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整體房市尚未全面崩盤,但斷鏈風險正在累積,購屋者應提高警覺,簽約時務必確認履約保證與工程進度款控管,以降低未來糾紛。同時,金融主管機關則需建立更完善的風險監測與通報機制,避免個案演變為系統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