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中共「漲工資、促消費」的政策,上海、廣西自7月1日起上調基本工資,其中,上海是2年內首次上調基本工資,由每月2690元人民幣(下同)調漲為2740元。由於上海是大陸的「消費之都」,此次上調基本工資具有示範作用。
今年3月大陸全國兩會剛結束,大陸中央就發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將「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被列為八大行動之首;4月,中共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5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再布《關於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提出要推動企業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
截至7月1日,大陸31個省級行政區中,今年有10個上漲基本工資,而去年則是12個,顯示大陸中央已連2年上調基本工資來鼓勵消費。
雖然,上調基本工資對個人增加收入並無太大助力,但在促消費上,卻還是有些效果;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統計,2024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3.5%,2025年上半年則年增5%,大陸民眾的消費意願是有些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近20多年,大陸民眾的消費率是下滑的,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黃群慧的研究,中國居民消費率從2001年的45.5%降低到2023年的39.1%,比美國、德國和日本低28.8%、10.8%和16.5%,甚至還越南、巴西和墨西哥低15.5%、24.2%和31.1%。
大陸號稱「社會主義」國家,但個人在收入分配的占比低,政府的福利支出占比也低。據6月2日的「南方周末」報導,目前,在大陸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居民部門占比偏低,制約了消費。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產要素對國民收入貢獻的大小進行的分配,主要由市場機制形成。
大陸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許憲春近日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從經過統計口徑調整後的資料發現,中國住戶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在所選國家中處於偏低水準;2009至2019年,中國該比重均值是59.65%,明顯低於美國、英國、德國、義大利等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準。
而在政府主導的收入再分配環節,2009至2019年,中國政府部門社保福利與補助支出占國民總收入比重為5.34%,在所選國家中與印尼接近,遠低於其他國家;中國政府部門社保福利和補助支出占比偏低,制約了居民收入差距的縮小和居民消費水準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