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衡陽街頭CPR施救被質疑「襲胸」 救人教師:下次還會救

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失去意識,脈搏消失,生死瞬間,教師盤志斌挺身而出,果斷施行心肺復甦(CPR)急救。圖/取自《三湘都市報》
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失去意識,脈搏消失,生死瞬間,教師盤志斌挺身而出,果斷施行心肺復甦(CPR)急救。圖/取自《三湘都市報》

7月12日,湖南衡陽街頭上演驚險卻溫暖的一幕。一名女子突然昏厥倒地、失去意識,脈搏消失,生死瞬間,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專業教師盤志斌挺身而出,果斷施行心肺復甦(CPR)急救,成功為傷者爭取了寶貴的生命時間。然而,這場善舉隨後卻在網路上遭遇少數網民的荒謬質疑,竟將專業施救動作解讀為「襲胸」,引發輿論譁然。

《三湘都市報》訪問了救人的盤志斌回憶當時情景表示,「其實真的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和孩子正準備去書店,看到女子倒地,已有醫護人員在現場呼救,他立即上前接力施救,並與南華附一醫護一同進行心肺復甦操作。大約急救8分鐘後,女子恢復自主呼吸,意識逐步恢復,後續被送往醫院治療。面對網路上「應由女性施救」等不實揣測,盤志斌直言心裡不舒服,但也堅定表示:「操作無誤,下次再遇到類似情況,還是會第一時間出手救人」。

專家指出,心肺復甦術是一項標準化醫療急救程序,要求以每分鐘100至120次的頻率,在患者胸骨正中央用力按壓,按壓深度應達5至6公分,藉此維持腦部與重要器官供氧。該操作與性騷擾或「襲胸」完全無關。

「這類將專業行為污名化的言論,暴露了急救知識的普遍缺乏與根深蒂固的性別偏見,這是危及社會安全的隱憂。」安徽時評發表評論指出,施救者的性別不應凌駕於專業能力之上,否則極易延誤黃金搶救時間,甚至造成更多無辜生命的流失。

7月15日,《三湘都市報》聯合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向盤志斌頒發「天天正能量特別獎」,並授予5000元人民幣獎金,以表彰其無畏救人的義舉。面對這份榮譽與關注,盤志斌選擇將獎金全數捐出,用於公益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救人是本著自己的專業和職業道德,這筆錢應該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頒獎詞致敬:「十指交疊,每一下都是對死神的抵抗」。阿里公益發布的頒獎詞中寫道:「陌生的生命在街頭倒下,他毫不猶豫衝上前去施救。十指交疊的每一次按壓,都是對死神最倔強的抵抗……質疑的目光短暫掠過,但一顆仁心從未遲疑,因為生命的刻度上,專業是唯一準繩……感謝你在流言與質疑中依然選擇伸手,因為這份選擇,我們的世界永遠保有不期而遇的溫暖,和絕處逢生的希望。」

面對質疑,盤志斌沒有退縮。他的勇氣與專業讓一條生命得以延續,也喚醒了社會對善意與理性價值的再認識。下一次當生命垂危時,社會該給予的,應是更多鼓勵的掌聲與理解的目光,而不是遲疑與冷漠的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