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叫賣聲、冰淇淋叭噗聲 臺灣國樂團再現珍貴記憶


李哲藝老師運用城鎮巷街內穿梭許多懷舊之聲,作為《灣聲印象》的樂曲題材,勾起臺灣古早回憶。


 【台北訊】臺灣國樂團2016年的大型製作《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為全臺灣首場聲景音樂會,將在今天(14)晚上19:30於臺北國家音樂廳登場,由音樂總監閻惠昌率領,用國樂結合聲景製作,音樂家、作曲家、野地錄音師共同攜手合作的聲景音樂會,將瀕臨絕種的自然聲音、音樂模擬聲響,再現珍貴記憶,為我們的土地譜寫出動人的生命樂章。



此場音樂會使用許多模擬自然聲景音色,音樂總監閻惠昌與作曲家及製作人熱烈討論音樂創作。

 《傾聽 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音樂會,是臺灣第一次以聲景為名所舉辦的音樂會。內含多首世界首演樂曲,摹寫臺灣自然本然的樣貌,如《寂靜山徑》、《百岳傳奇》、《黑潮聲景圖》、《灣聲印象》、《城市迴響》,以及含有臺灣在地傳統特色的《弄獅》、《風火電音三太子》,作曲家們於樂曲中放入許多巧思,運用聲音將我們帶向現場,可讓聽眾在樂音之中,重新感受、關懷生息這片土地與生命。


 在聲景的概念裡,人類生息的「環境」、「空間」不僅限於單純的、客觀的、非人為的自然生態,更是動態的、有機的政治、經濟與鄉土的建構。民族音樂學透析了音景的展演性(performativity)與賦能力量(empowerment)之關聯,認為音樂或聲音的展演是社會空間營造(social space making)的實踐與表述,換句話說,音樂可以創造、形塑及協商社會空間,而此類音樂經驗也是鞏固文化認同與定義土地認同的積極力量。儘管音樂表演通常內含一種展演形式、外顯表象的本質目的,然而音樂行為的參與者則經常企圖進行身份認同(諸如職業、性別、階級、國族等等)的自我表述,不僅展示與他者的區別,也能獲致社會空間的協商與建構之意義。



臺灣國樂團洋溢著藝術能量,結合野地錄音師的「臺灣特色的聲音」,致力「以國樂述說臺灣最美的故事」


 《傾聽臺灣土地的聲音風景》融合趣味、巧思與環境共融的故事述說,透過實際音效結合樂曲讓聽眾回憶古早聲音,舉凡叫賣聲、冰淇淋叭噗聲、錄影帶迴帶聲,這些在城鎮巷街內穿梭許多懷舊之聲;在無干擾的情況下出現的自然聲音;以及由演奏家們模擬聲響的方式來呈現此場音樂會。「聲景音樂會」希望將記憶中的聲音再次呈現給聽眾,並一同回味屬於臺灣的獨家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