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陳世凱竟稱「行人地獄」是形容詞 民團怒轟:每天都死七、八人

交通部長陳世凱昨(27日)稱「行人地獄」是外媒使用的形容詞,引發外界關注。圖/中央社
交通部長陳世凱昨(27日)稱「行人地獄」是外媒使用的形容詞,引發外界關注。圖/中央社

交通部長陳世凱昨(28日)稱「行人地獄」是外媒使用的形容詞;民團質疑,每天約有七至八名行人死亡,「難道這還不足以稱為行人地獄?」而有關交通部宣布將對汽機車考照進行加嚴,民團則表示,交通部每週都在推出新政策,但重要的交通政策不應僅僅是為了應對輿論,而應先彙整一個整體方向,再進行細節的規劃。

陳世凱昨天透露,今年前3個月行人死亡人數創下新低,並且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但這並不意味著滿足,他期望到2030年行人傷亡能減少到目前的一半。此外,針對無照駕駛問題,未來將提高無照駕駛的罰款金額,計畫比照酒駕的罰款,累計沒有上限。

三峽車禍造成三名用路人往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25日號召民眾到場折白紙鶴,為亡者哀悼。圖/中央社

三峽車禍造成三名用路人往生,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25日號召民眾到場折白紙鶴,為亡者哀悼。圖/中央社

陳世凱表示,交通部計畫在6月底前把修法草案送交行政院,駕駛執照的管理,包括考照過程,也將更加嚴格,以確保學習駕駛技巧和安全觀念的有效性。對於有不良駕駛習慣和違規行為的記錄者,也會考慮進行回訓制度的改革。

針對台灣難以擺脫「行人地獄」的標籤,以及行人行走已成為小確幸的現象,陳世凱對此表示,「行人地獄」這一形容詞源自於近年國外媒體的報導,是否適用於台灣則各有見解,他要再次強調,台灣的交通事故比例及死傷人數確實高於其他國家,交通狀況亦存在顯著差異,政府會持續致力於從教育、執法及監理等方面改善。

針對陳世凱的發言及規劃,台灣安全駕駛監督聯盟理事長林美娜指出,回訓制度非常重要,必須高度重視,尤其是對於高風險駕駛者,此外,曾有前科或因毒駕被扣照的人士,也應列入管理範圍。

對於偏鄉的未成年無照駕駛問題,林美娜建議應訂定學習駕照制度,要求受訓後才能騎乘,並在限定範圍內操作,成年後再考慮如何銜接正式的駕照。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游立維則表示,認同應加嚴筆試題目,但目前路考並未有任何調整,新手取得駕照後也未必瞭解如何正確使用道路設施,且在台灣的交通環境中,每天約有七至八名行人喪生,「這樣的數字難道不應當被視為行人地獄?」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羅宜指出,交通部應在彙整整體政策方向後,再進行詳細的討論,而非僅僅為應對輿論;在發生兩起高齡者駕車的車禍事件後,交通部隔天便宣布將換照年齡下修至七十歲,隨著輿論的發酵,交通部再次宣布將對汽機車考照進行加嚴。

羅宜續指,考照制度應進行滾動式檢討,變得更為嚴格的方向無可厚非,但道交條例的修正卻如同「鐘擺」般,一會變嚴一會變鬆,讓人難以理解陳世凱領導下交通部的政策核心,此外,交通部雖宣稱有與民團討論,但作為民團的他必須強調,了解進度並不意味著同意。

羅宜認為,陳世凱在處理交通議題時「可能帶有一定情緒」,他使用「行人地獄見仁見智」的說法,似乎是在對特定人群發聲。他每週推出新政策,似乎急於證明交通部在積極進行改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