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1436萬人報考大學創新高 重考生近35% 極度競爭

2024年6月7日,大陸大學聯考開幕,在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考生在休息區等待考試。圖/新華社
2024年6月7日,大陸大學聯考開幕,在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考點,考生在休息區等待考試。圖/新華社

2025年大陸高考(台稱大學聯考)將於6月初舉行,截至5月15日倒數僅剩22天。據大陸教育部公布,今年報名人數達1436萬人,再創歷史新高。這一數據背後,不僅揭示了大陸教育體系的高度壓力,也暴露出高考制度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包括應屆生與重考生的比例失衡、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等。

根據中國教育部官方數據,2025年大陸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達1436萬人。這一數字遠高於2006至2007年出生人口數(分別為1585萬與1595萬),按理應為應屆考生主體,但大量重考生的出現,成為拉高總報名人數的主要因素。

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及《中國教育報》資料顯示,重考生比例從2015年的17%激增至2025年的34%,意味著每3位考生中,就有一人是重考生,增速為應屆生的2.7倍。2024年重考生人數達413萬人,占總報名人數約30%。

重考現象的普遍,反映出社會對於「名校即未來」的高度共識與焦慮,也折射出教育公平議題的惡化。曾16次參加高考的「高考傳奇人物」唐尚珺,雖最終錄取華南師大,但其故事被認為揭示了高考制度對個體青春與精神的極限消耗。

根據《南方日報》報導,廣東省連續7年新生兒數位居大陸首位,2024年達113萬人,超過四川與山東等傳統人口大省,也使其高考壓力與競爭程度成為全國之最。廣東高考招生比例低於全國平均,加劇了所謂「高考地獄模式」的現象。

《中國青年報》採訪指出,廣東部分高中已採取全封閉式管理,有學校教師甚至集體入住學生宿舍,實行24小時人盯人備考戰術。學生與家長對高考的高度投入,被視為家庭命運的決戰點。

高考之後的前景是否光明?大陸教育部2024年公布數據指出,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僅為55%。

面對「高考獨木橋」的困局,一些家庭與地區開始尋求體制外的突圍路徑。根據《中國留學白皮書》,2024年約有73萬大陸學生選擇出國留學。另外,蘇州工業園區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學生每周三天在企業實訓,兩天在校學習,畢業後可獲歐盟技工資格,受到製造業企業青睞。

北京清華大學社會學教授孫立平曾指出:「當社會精英過度集中於一場考試,便不可避免地導致體系內卷與焦慮的蔓延。」他認為,未來的教育體制需更多樣化,以降低家庭與社會對單一升學指標的過度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