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海南自貿港最美博後村、亞龍灣國際玫瑰園區趁勢崛起

博後村共有民宿74家,成為海南最大民宿村之一。圖/張蔭泉攝
博後村共有民宿74家,成為海南最大民宿村之一。圖/張蔭泉攝

當全球深受川普關稅大刀無差別攻擊之際,大陸第22個關稅自貿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以下簡稱「海南自貿港」)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深化市場化改革、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已獲得顯著進展。尤其在稅收政策方面,海南自貿港實施了多項優惠措施,如對鼓勵類企業實行15%的企業所得稅率,個人所得稅最高不超過15%,以及對進口自用生產設備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等。打造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建設自由貿易港。
  
位處三亞亞龍灣度假區的博後村,總面積8,500畝,人口3,857人,過去是貧瘠的鹽鹼地,村民靠著種椰子及養豬為生,利用海南自貿港整體發展大勢,發展鄉村生態旅遊和特色民宿產業,人均收入由5,000餘元(人民幣,下同),躍升至31,000元。截至目前,村內共有74家民宿,客房總數超過2,000間,已成為海南省規模最大的民宿村之一。  

博後村2024被評為大陸「最美鄉鎮」。圖/張蔭泉攝

博後村2024被評為大陸「最美鄉鎮」。圖/張蔭泉攝

作為黎族聚居村莊,博後村的民宿融入了黎族文化元素,遊客在住宿的同時,可以體驗到黎錦、黎陶、黎歌等傳統文化,增加了住宿的文化吸引力。2023年,博後村共接待遊客約100萬人次,其中鄉村民宿接待遊客量達84萬人次,全村營業收入達到1.7億元。民宿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提升了村收入,也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推動了相關配套產業興起。

此外,村內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也在不斷完善,包括新建公立幼稚園、小學與城裡優質學校實行管理互通等,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質。博後村以多元化產業發展,實現環境美化、產業壯大和村民增收的目標,成為大陸鄉村振興的典範。

熱帶玫瑰植栽成功成爲園區里程碑。圖/張蔭泉攝

熱帶玫瑰植栽成功成爲園區里程碑。圖/張蔭泉攝

亞龍灣國際玫瑰園區同樣位於三亞市亞龍灣度假區內,占地面積約2,755畝。該項目於2006年由海南玫瑰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瑩引入三亞,旨在通過玫瑰種植和相關產業的發展,推動當地經濟和旅遊業的提升。所在地原亦為鹽鹼地,土壤條件不利於農業種植。為克服這一難題,團隊通過從外地採購泥炭土,結合自製生物菌肥,對土壤進行改良優化,最終成功培育出適合熱帶氣候的玫瑰品種,結合玫瑰種植、文化及商品展示、旅遊休閒等多元化產業,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這一模式不僅推動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也為周邊村民提供了就業機會。自2014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亞龍灣國際玫瑰谷先後獲得大陸「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進一步提知名度與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