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利/採訪報導】教育部潘文忠部長今(8/23)日上午赴彰化縣香田國小出席「教學換宿齊步走」,並參訪教學換宿計畫推動情形,與參與105學年度試辦計畫的10所學校代表,共同號召全國的教學志工及退休老師加入偏鄉服務行列。
為鼓勵教學志工及退休老師至偏遠地區學校服務,充實所需人力,並依學校需求開設多元學習課程,提供學生適性學習與多元發展機會,教育部國教署自104學年度下學期起補助彰化縣香田國小等6校辦理「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學換宿試辦計畫」,成功媒合18位深具熱忱的退休教師及教學志工至6所偏鄉學校協助教學,學校則提供免費住宿,讓志工老師安心留在偏鄉學校協助教學,辦理成效普受好評。
目前「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教學換宿試辦計畫」的10所試辦學校包括:新北市立欽賢國中、南投縣立仁愛國中、南投縣立魚池國中、南投縣立信義國中、彰化縣二林鎮香田國小、彰化縣立原斗國中、宜蘭縣南澳鄉東澳國小、宜蘭縣大同鄉南山國小、嘉義縣梅山鄉太平國小、嘉義縣立大埔國中小
彰化縣香田國小是一所被農田圍繞的農村小校,座落二林鎮偏陲地帶,周邊都是田地,學生只有50多人。由於社區年輕人外流嚴重,隔代教養佔29%,且主要教養者以務農為主,因此國小和不識字者佔66%。柯惠香到任以來便思考「應該給學生哪些帶得走的能力?學校該如何關心社區生存的問題?而學校不只侷限在傳遞知識的埸所,更應發展關懷鄉土和生活實作能力。」因此積極爭取農糧署和地方稻米產銷專業區的補助和協助,將校舍旁的一塊1.3分的閒置校地,規劃成「香田好米生態田」,讓小朋友的在田裏學習及體驗,並於上學期透過「鹿樂 - 偏鄉教育群眾募集平臺」成功招募6位志工老師,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課程。
香田國小校長柯惠香說:「我們要賦予香田學子在稻作的學習課程中,獲得生態教育的體驗,也是品德教育與愛鄉愛土情懷的養成。」 (圖/彰化縣政府提供)
去年8月退休的林文達主任是種稻達人,有務農經驗的他,也是該校推行稻作課程的指導者。「上插秧課囉!大家要瞭解插秧要倒退走,插秧間隔約25公分,每叢以6支秧苗來插秧!」,每當學校進行稻作課程體驗活動,林文達主任就會來到學校,先在水泥地上解說及示範要領,再帶學生下田插秧。全校不到50位學生的迷你小學,幾乎人人都有插秧經驗。
擁有「攀樹技術師」國際證照的林義成老師,3年前自政大附中退休,今年響應「教學換宿」計畫,回到母校香田國小,教小小學弟妹爬樹。喜歡登山的林義成表示,偏鄉孩子沒太多機會爬高山,展望遼闊視野,但校園裡有許多大樹,站在樹冠上,同樣也可以登高望遠,看見自信和勇氣。該校黃至賢校長表示,林義成老師帶來的攀樹課程不只是體能的鍛鍊而已,他把愛樹、護樹的觀念,透過安全的攀樹設備及工具,讓孩子懂得尊敬大自然,享受學習的樂趣。當每位學生登上樹梢,遠眺校園時,相信那感動的剎那,一定成為他們小學生活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
香田國小第十屆校友、政大附中退休體育老師林義成返鄉當志工,回母校教學生爬樹、攀岩;他是香田國小創校至今,第一位到該校的專業體育老師。(圖/香田國小提供)
擔任烘焙課程的張妍溱老師,每週為學生帶來與米食相關的烘焙課程,例如製作麻糬球、米餅乾及蛋塔,讓小朋友認識稻米不是只是白飯,還能在發揮巧思下以不同的樣貌呈現。張妍溱表示,希望學生回家後,與家人一起動手烘焙,不但增進親子關係,也能從每一口米食中,體會到農夫的辛勞。
國立臺灣大學農藝系林彥蓉教授利用寒暑假帶領臺大學生到學校辦理食育小學堂營隊活動,製作各種食農教育相關的學習教案。臺大團隊透過「系統化」與「做中學」的教學方式,並結合「生活經驗」與「在地特色」的遊戲與DIY體驗活動,讓食育從生活開始,深耕學童對食米營養、食品安全及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正確認識,並充實學生假期生活。
教育部潘文忠部長指出,教學換宿計畫的課程是由學校及教學志工依據在地特色、師資需求及社區資源,共同規劃一學期課程教學內容,並於課中、課後或例假日時間實施。教學服務範圍以補救教學、課後照顧、社團指導、藝能活動為主,如有正式課程則採協同教學方式實施。105學年度已選定10所偏鄉國中小試辦,相關志工招募訊息已委請國立政治大學建置於「鹿樂~偏鄉教育群眾募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