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頭戴簪花的遊客隨處可見。不論年齡大小,每個人都盤著頭髮,戴著花環。從遠處看,花枝顫動,搖曳生姿,彷彿一片片奼紫嫣紅的「移動花園」。
據北青網報導,在蟳埔村是個小漁村,在這可以看到用牡蠣殼建造的房子,非常有特色。這裡可見閩南地區漁家女簪髮戴花,被稱為「簪花圍」是傳統穿戴習俗。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被大陸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簪花的習俗在中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就形象地再現了唐朝簪花戴彩的情況。近代在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中都有簪花婦女的形象。
在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頭戴簪花的遊客隨處可見。圖/取自海絲泉州文旅之聲微博
「簪花圍」從何而來?有說法是蟳埔女頭髮長了以後以獸骨簪發,為美觀又用花作裝飾;也有人說「簪花圍」源於中亞婦女戴花的習俗,在宋元時期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當地。
泉州的「簪花圍」最近又被趙麗穎帶紅了,趙麗穎的簪花圖是被大陸央視推薦過的。在央視曾介紹了泉州的簪花,然後還放出了這一組圖。圖中,趙麗穎穿著一身大紅色的少數民族服裝,頭上滿是鮮花,笑起來比花兒更好看。
簪花的習俗在中國已有兩、三千年的歷史。圖/取自聚一路散一路微博
在明星與文旅的帶動下,2023年以來,泉州文旅抓住契機,一下子爆紅「一朵簪花熱 滿城繁花開」,《南方都市報》引述泉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副局長黃丹琳介紹,2024年泉州文旅市場延續「火爆」,五一、十ㄧ期間,「簪花圍」蟳埔村日接待遊客達最高達到9萬人,為日常近兩倍。2008年簪花被列入大陸的國家非遺名錄,截至目前,相關影片播放量達150億次,將這個曾經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推向全世界。去年以來,整個村收入增加5億元人民幣(約合22億3千8萬新台幣)。
黃丹琳不忘為家鄉宣傳:「今年春節,泉州文旅將以『來泉州,泉年遊好運』為主線,聚焦『穿越宋元』和『非遺時尚』兩個主題,聯合各縣(市、區)開展300多項文旅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