鸕鷀的大嘴巴是抓魚最好用的夾子,這個是老天給的禮物,也是江湖邊的漁夫的營生利器。鸕鷀捕魚是傳承千年的捕魚方式,古代漁民飼養大群鸕鷀,划著小船到魚兒聚集的地方,利用牠們的大嘴抓魚,好個善用「工具」的人類。
漁民馴養鸕鷀是個很有心機的過程,如果鸕鷀吞食了魚兒,吃飽後牠就不再捕魚,這怎麼可以?為了防止鸕鷀偷吃,漁民會在鸕鷀脖子上套一根麻繩,不影響它呼吸,但是不能吞下魚兒。如果撈捕區魚源豐富,十幾隻鸕鷀一天能捕撈1-2千斤魚兒,捕撈量很大。但是鸕鷀不餓也就不再捕獵,所以漁民要讓鸕鷀餓著才能捕獵。這就是鸕鷀做了苦工而人類占足便宜。
鸕鷀捕魚是傳承千年的捕魚方式。圖/取自MaggieRRjj微博
古代馴養的鸕鷀是人類的工具,野生鸕鷀卻是自由自在的候鳥,鸕鷀的繁殖季節在每年的4-6月,通常一群鸕鷀相距很近築巢,有時候一棵樹上有10個左右的巢,鸕鷀每窩產卵3-5枚,蛋殻呈現淡藍色或淡綠色,呈卵圓形、鈍卵圓形或尖卵圓形,重42-49公克。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28-30天。經過親鳥約60天的餵養,幼鳥才能飛翔和離巢。等待小鸕鷀長大後,成千上萬的鳥群便啟動基因中的遷移記憶南下過冬。
據騰訊網報導,近日,深圳灣出現上萬隻鸕鷀,這些鸕鷀每年冬季的時候都會來到深圳灣捕魚覓食,景象十分震撼。這場景也引來網友評論「太壯觀了,這才是人與自然和諧的場景,但是這麼多鸕鷀,每天吃掉的魚類估計是天文數字」。
近日,深圳灣出現上萬隻鸕鷀的狀觀景像。圖/取自來回五三七微博
也許是網友想多了,按照每隻鸕鷀一天吃2-3斤魚來算,這麼多鸕鷀應該也吃不了多少魚。而且深圳灣不僅禁止捕魚,還禁止釣魚。在一些河道的入海口,魚兒都把水暈成的黑色,並且魚的體積不小,這麼多魚兒滿足鸕鷀的胃口綽綽有餘,不用擔心魚群被吃光,這也屬於大自然自然循環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