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課審學生代表22名出爐 高中職與大學生各半

記者 毛利 整理報導


    728()教育部於國立彰化女子高級中學召開「教育部課程審議會(簡稱課審會)學生代表遴選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昨晚選出審議大會學生代表候選人4名,及各分組審議會學生代表18名;高中職學生11(含一名在家自學學生),大學及研究生11名,共計22人,無國中生當選。參與遴選的學生身分,包含原住民2名、新住民子女2名及身心障礙者2名。而本次學生代表遴選會委員共有71位出席(含女性候選人7)

課審會學生代表22名確定名單。(圖表/iStudy編輯部製)


    昨日會議於上午11點開始(應到人數97人,遲到人數69人),由教育部說明學生代表遴選方式、選務工作注意事項後,由候選人依編號序進行自我介紹,說明參選之理念。下午3時開始進行投票及開票之程序,晚間7點宣布選舉遴選結果。其中審議大會代表包括吳律德、廖浩翔、劉千萍、蕭竹均4人,其中2名曾為去年反黑箱課綱之成員。遴選過程平和,直播影片如下:



    課綱微調的爭議從去年延續到今年,今年5月上任的新任教育部長潘文忠正式廢止課綱微調後,立法院三讀通過了《高級中等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首次將「課程審議大會」納入學生代表。按照新修定的「高級中等教育法」,課審會將會由4149名委員組成,非官方代表必須占四分之三,經立法院所舉薦的社會人士審查通過後,才交由行政院任命。


   7月下旬,教育部開始舉辦課程審議大會學生代表遴選委員會,並以719日臺中家商這場遴選會的討論最為激烈。請參考下方直播影片:



    教育部表示,此次的課審會學生代表遴選,可視為青年世代參與重大教育公共事務重要的里程碑。在這3次學生代表遴選委員會召開過程中,所有委員們不僅展現高度的民主法治素養,熟悉議事規則及行政程序,且在選舉過程中表現可圈可點。後續教育部將規劃辦理課審會學生代表培力研習,以利課審會的組成及課綱審議作業。


    日前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因學生參與課綱審查,全球沒有任何國家是以這樣的方式選出課審會委員,即便是大學生、研究生和他自己都不敢擔任課審委員一職,又何況是國中小學生參與。


    有民眾對於李家同的發言不以為意,認為威權時代下的臺灣,掌握知識者是老師或政府,但知識平權的時代,誰都應該為自己學到的知識保持警覺與反省。而另一名教課書從頁人員,則表示認同李家同的觀點,認為讓國中小學生審查自己要學習的內容,但他們到底能否知曉,應放入多少他們不清楚的內容於課本裡? 而如果「專業」被理解成權威,那下一代能學到甚麼?這樣就真的是平權嗎?


    而日前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秦夢群教授,針對課審會納入學生委員而「美國……沒有全國統一的課綱,由各州自訂,且訂的不是鉅細靡遺、規定教材要怎麼編的課綱,只列出各領域知識的大單元及主題,至於這些單元要教什麼,不會像台灣一樣下太多指導棋。美國最注重專業,不會找學生審課綱,而是由學者、專家及老師負責,立院這次修法,不但課審會納入學生代表,還要找社會公正人士審委員的資格,根本不相信教育專業、『把教育弱智化』。」


   歷史系碩士生海東青也秦夢群教授,指出「美國並非不會找學生審課綱。而依各州不同的狀況,美國學生不僅可能參與課綱程標準審議,其對教育政策參與的程度與廣度,甚至遠較臺灣學生為深。」、「實際上,各州的教育政策與課程規範制定,不僅有學生參與的可能,民意代表也可能佔有一席之地。」、「而加州的課程規範審議方式,也並非秦教授所言的專業至上,而是混合學科領域專家、第一線教師與公眾意見的參與。」、「專業不等同特權,不等同具有壟斷公共政策的權力;專業身份也不等同正確無誤的專業知識,更不等同於具有免於公眾檢視的權利。」


   潘文忠指出,去年反課綱微調的衝突,顯示出臺灣社會以往給予學生參與公共議題的包容度不足,若能開啟理解與對話的平台,不僅能減少對立,也讓臺灣的教育從威權體制走向多元價值觀的發展,對此,無論課審會的遴選委員討論激烈,還是實踐在理性基礎上,體現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