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毛利 整理報導
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及實踐大學陳超明教授主持教育部「英語學伴-大手攜小手計畫」,集合雲林科技大學、虎尾科技大學、屏東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及大仁科技大學等校的應用外語系老師及學生,開始走入雲林、屏東共15所國民中小學,為這些學習與經濟弱勢的學生,進行「有溫度」的學習陪伴。每星期一、二、四下午四點到五點的個別輔導,再加上不定時的電話課業指導,就是要讓這些經濟較弱勢的孩子,能跟都會孩子一樣,擁有「家教」般指導課後學習的機會。
屏東大學學伴學習。(圖/教育部提供)
陳超明教授指出「小孩子學習英語,最大的動機大概只有兩個:一是感情因素、一是成就感。」讓大朋友扮演學伴角色,近距離輔導小朋友學習,即時補救、即時關懷,才能讓這些學習挫折的小朋友,重拾學習英語的樂趣。從26個字母教起、自然發音的強化、單字的熟悉到課文朗讀,都是這個計畫中超過80個大學生努力的目標。
一位現場的教務主任說「愛心、耐心,大概是有效的教學策略吧!」。屏東縣屏東市民和國民小學馮麗珍校長也說:「大學伴用活潑方式帶孩子學英文,對大學生來說,也是一個很好學習機會。」
雲林科技大學學伴。(圖/教育部提供)
除了各大學原有的英語專業課程,再加上一連串學伴教育教練,這些大學學伴已經摸索出輔導小朋友有效學習的方法。很多小孩學會了「看到字就會念、會念就會拼」的字母拼讀法,念起英文更有信心,也不再排斥上英語課了。部分學校中,補救教學測驗的及格率也提升到50%以上。
隘寮國小林明泉校長說:「我們學校有與許多單位合作類似的課後輔導計畫,問了小朋友最喜歡哪個課程,小朋友回答最喜歡跟大哥哥、大姊姊學英文。每次看到他們下課後,滿心期待快步走去輔導教室準備上課。部分小朋友也從害怕英文、平常從不開口說英文的情況,現在敢在課堂上大聲回答老師問題,就知道小朋友是真的開始接受英文了。」
計畫主持人古源光校長對於這個計畫結合大學、國中小及社區三方面,能夠點燃小朋友的學習溫度,感謝教育部國教署的經費投入及帶領,也觸動他回憶起小時候英語學習的情境,當時也是親戚大學生的引導,讓他對英語產生興趣。
該計畫現階段共輔導230位小朋友,正持續加溫中。陳超明教授指出,計畫成功的要素,來自大學伴的投入、國中小學校的支援及小朋友持續的學習成就。在此試辦計畫下已初步展現成果,未來若能有民間資源投入,結合大學與社區,建立社區學伴平臺,持續提供大學生訓練及支援,方能讓這個計畫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