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於2013年發現,台灣已有超過170萬名糖尿病患,其中18歲以上、近七成患者體重肥胖。體重過重不只會誘發糖尿病,部分治療藥物會導致糖友易胖體質,體重越重也會加速病程發展、併發症產生,變成惡性循環。研究指出,腸泌素不僅可降低血糖,還可降低食慾,有助控制體重,近年來腸泌素療法已成為糖友治療新趨勢。
傳統降糖藥易致胖 影響糖友治療意願
糖化血色素的高低可反映糖友過去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醫師指出,臨床上會希望糖友及早控制,最好可維持在7%以下,比較能減少各類併發症的發生。若使用腸泌素療法,約三個月就可降低1%,成效相當不錯。此外,動物實驗也顯示,腸泌素可幫助胰臟β細胞增生、有抑制β細胞凋亡的效果。
在台灣,糖尿病友中第二型糖尿病約佔90%以上,而第二型糖尿病人許多合併有肥胖問題,稱為糖尿肥胖症(簡稱糖胖症)。過去常使用的降血糖藥物,包括磺醯尿素、胰島素增敏劑與胰島素,降血糖效果佳卻容易增加熱量吸收,前3個月常會導致體重增加,部分糖友甚至因擔心持續變胖而不願再接受治療。
腸泌素好處多 同時控血糖與體重
不會低血糖腸泌素療法則是自2005年美國上市後,隨即風靡全球。不同於傳統藥物可能致胖或引發低血糖昏迷風險,腸泌素療法幾乎沒有低血糖的風險,而且不僅不會增加體重,甚至還可減輕體重。
腸泌素主要有兩個作用機轉,首先是刺激β細胞分泌胰島素,使血中的葡萄糖進入肌肉與肝臟儲存;其次是抑制α細胞進而抑制昇糖素的分泌,減少肝臟繼續製造葡萄糖。而腸泌素雖然會刺激胰島素分泌,但血糖在正常範圍時,它的作用會自動減弱,所以不會過度分泌胰島素,造成低血糖的狀況。
腸泌素中的GLP-1,還可降低胃排空的速度,抑制食慾並使血糖上升速度減緩。對於糖友來說,因為食慾遭抑制,也可讓體重控制更加順利。目前GLP-1藥物都為注射劑型,若想做日常保健,則可選擇經動物實驗證實可促進腸泌素分泌的藻褐素相關產品。
藥物+飲食+運動 控好血糖降風險
提醒糖友,雖然糖尿病藥物已有長足進步,但千萬不可輕忽糖尿病對健康的威脅,透過飲食及運動調整,越早控制好血糖,不僅可減少微血管疾病發生機率,像是視網膜病變、腎病變與神經病變等,若能配合運動、飲食控制、戒菸、積極控制血壓、血脂,並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每日75~162毫克),還可減少發生大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的風險。
小辭典:腸泌素(incretin)及GLP-1腸泌素
1902年時,生理學家發現,在進食過程中,十二指腸及空腸黏膜會因食物的刺激,而釋放出一種化學物質,促進胰島素的分泌。這種由腸道所分泌、可降低血糖的化學物質,被稱為腸泌素(incretin)。
其中,由遠端迴腸及部分大腸所分泌的昇糖素類似勝肽(glucagon-like peptide 1,GLP-1),是人體內最主要的腸泌素。食物會刺激腸道分泌GLP-1,再依據血中葡萄糖濃度,促進胰臟貝它細胞(β cells)之胰島素分泌,抑制胰臟阿爾發細胞(α cells)分泌昇糖素,來平衡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
此外,GLP-1也可抑制胃部排空、增加飽足感,達到抑制食欲、控制體重的效果。
https://goo.gl/forms/5Hre0p6g2R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http://www.healthnews.com.tw/blog/article/28102/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