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和陳芋汐的雙人10公尺跳水,在巴黎奧運又拿下了金牌。兩人在比賽中身上都貼著「膠帶」。全紅嬋的「膠帶」甚至從腳踝包到腳後跟。不止她們,運動員邱祺緣、譚甯肩、楊家玉、李夢⋯⋯這些「膠帶」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運動員身上會貼這個?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運動員身上的其實是一種彈性治療貼布,一般稱之為「肌貼」,臨床上將使用該貼布用於治療的技術稱為「肌內效貼技術」或「肌內效貼(布)貼紮技術」(kinesio taping)。
20世紀70年代,以「模仿人類皮膚彈性的新型膠帶」為設計初衷,日本脊椎治療師加瀨博士發明了肌貼。
肌貼主要由不含藥物的防水彈力布、醫用亞克力膠(acrylic adhesive,丙烯酸膠)、襯紙(離型材料、背親紙)組成。其彈性材質和亞克力膠面使得肌貼能夠模擬皮膚,有利於肌貼從不同方向為身體提供垂直方向的「垂直應力」,這樣能拉起皮膚或皮下組織,從而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另外,肌貼用的是低敏性醫用壓克力膠,而非乳膠,皮膚敏感人群(例如兒童)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
肌貼被發明後,許多運動員和理療師都開始使用,但肌貼的大範圍推廣還是有賴於奧運。1988年漢城奧運上,日本國家隊首次使用了肌貼,讓更多人知道了肌貼的存在。
《中國新聞周刊》指出,20年後的2008年北京奧運,有58個國家運動員應用了肌內效貼技術,肌貼從此被更多普通人熟知和使用,真正流行了起來。
減輕水腫、糾正錯位關節、促進肌肉恢復、減輕疼痛……肌貼仿佛「萬能貼」,哪裡需要貼哪裡。運動員們還把肌貼用出了不少「花樣」。有用來貼肚臍防止著涼的。有貼在臉上,滑雪時用來防凍傷的。甚至還有貼在眼睛下方,防止過多光線干擾的......。
肌貼真的有用嗎?根據《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肌貼最首要的作用是減輕疼痛。「當使用肌貼時,它會引起相關區域的肌肉壓縮或者減壓,並且改變大腦的疼痛信號。」其次就是肌貼對肌肉力量的改善作用。
大陸肌內效貼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組認為,肌貼對肌肉力量的作用體現在肌貼提供更好的力學環境,促進機體自身的修復和適應等方面,如促進感覺輸入,啟動肌肉、肌群,改善筋膜流動,而並非僅僅追求絕對意義上的力學值改變。
肌貼對於肌肉的作用在於對肌肉環境的改善,讓肌肉力量在改善後的環境中得到更好的發揮,而不是直接絕對地增強肌肉力量。另外,肌貼對延遲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的改善作用也非常明顯。
《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國體育科學學會主辦的核心期刊《體育研究》上刊登了一個對比研究,將被試隨機分成運動後肌貼組(PG組)、運動前後肌貼組(BG組)、安慰貼紮組(PG組)和未貼紮組(CG組),通過全蹲蛙跳加原地負重半蹲跳來誘發延遲性肌肉酸痛,然後測試被試在運動前、運動後即刻、以及運動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和96小時這四個時間點的肌肉疼痛和最大等動肌力。他們通過對比肌貼使用效果發現,肌貼貼紮可以減輕延遲性肌肉酸痛後的肌肉酸痛,並對肌力的恢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從奧運賽場上到家附近的運動場上,肌貼越來越廣為人知,也更廣範被運動者使用。肌貼不是神祕的奇方妙藥,更多的是運動員辛勤苦練的徽章,與普通運動人對自己身體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