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教育部學海計畫 為青年築夢圓夢

吳政霖(左一)、林季穎(左二)、李修安(左三)

林東余(右二)、黃詣芳(右一)與教育部政務次長陳良基(中)合影


為提升青年的國際移動力,拓展國際視野,教育部自96年起開辦學海計畫,其中包括選送優秀大學生出國研修的「學海飛颺」、專業實習的「學海築夢」與清寒優秀生專屬的「學海惜珠」等3項計畫;開辦迄今,已選送18,513名學生出國。629日教育部特別邀請該計畫學生代表吳政霖、林季穎、林東余、及黃詣芳、李修安等5位同學於教育部5樓大禮堂,分享海外研修與實習成果。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系吳政霖同學透過100學年度的補助,前往在英國里茲(Leeds)的文化旅遊與文化變遷研究中心(CTCC)學習創意產業政策規劃、創意產業管理等課程,從中了解創意產業在英國與臺灣的差異,也同時開闊撰寫博士論文的視野。吳政霖在英一年的收穫既充實又豐富,透過認識英國這個創意產業的發源地,也重新認識臺灣的歷史與文化;更堅定信念,相信臺灣文創涵括的民族性、獨特性與地方性,也有不亞於世界各國的實力。


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林季穎同學,在法國里爾天主教大學的五個月裡,透過行銷及產品創新的相關課程,在課堂中面對同學條理分明有理有據地闡述,自信地為自己辯護,同時也尊重他人的想法,不懼錯誤而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等,學習如何能夠自信而包容地敞開心胸以開放的想法面對一切。林季穎表示,人生頭一次長時間的獨自生活,從最基本的大小家事、社交圈的建立,最後則回歸到如何與自己獨處,透過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習並累積了許多處事原則及方法。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東亞學系碩士班林東余同學,由於論文研究決定赴印尼短期研習,經由學院秘書與系上教授推薦,決定選修傳播學系(Departemen Komunikasi)國際學士學程的政治學概論與社會學概論等兩門課程。課堂中老師要他報告臺灣政治制度與外交關係,透過概念性介紹讓同學了解臺灣政治脈絡及現況,兩岸關係及未來展望等。雖然在出國研習前已具備印尼文基本閱讀能力,但到當地才開始學習以印尼語與當地人溝通,透過大量資訊汲取,以及與朋友交流方式,掌握生活用語,以利蒐集與論文主題相關的當地文獻,是此趟旅程中最為重要的收穫。


國立嘉義大學木質材料與設計學系黃詣芳,透過歷屆赴越南實習學長姐們的分享,便積極爭取築夢實習機會,來到了越南的木業代工廠;從最原始的實木、板材,直到流程、出貨和貨櫃箱,海關申報等開始作學習,才發現「生產加工」四字雖然簡單卻最複雜,也是實習過程中最想學習的地方。兩個月下來,了解每個機器的用途和原理,各種五金、合板、廢材的回收利用;也在應酬的場面了解如何處理現場尷尬氣氛、怎麼建利雙方的信任,看到臺商為了訂單、人脈、義氣等原因下班後與各廠商應酬,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記得老闆曾經說:「好的人、壞的人,都要當朋友交際看看」,這句話深植腦袋,也了解是什麼成就了老闆的成功。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李修安同學表示,他選擇的學海築夢地點位於印度中央邦-博帕爾。此次實習顛覆印象,醫療資源稀少,在當地的醫療院所內所有器材都相當簡陋,並且沒有資訊系統。原以為這只是新聞中可見的少數地區之一,卻發現這樣的區域在世界上算是相對多數。實際臨床診斷的過程,並不像臺灣如此的資訊化,而且沒有資訊分析結果協助臨床診斷;對於病症的判斷有時較不確切,甚至誤診率高。此一段難忘的實習旅程,令人更加珍惜臺灣的資源,並為他未來的發展目標奠定了基石。


世界經貿及企業經營趨於全球化,而「全球化」、「少子女化」及「數位化」等趨勢係未來各先進國家所須共同面臨的課題。「全球移動力」是未來人才之首要關鍵能力,有鑑於此,教育部整合各項資源,全力推動「提升青年學生全球移動力計畫」,期能培養青年學生具備跨文化的溝通力、適應力、專業力及實踐力,以達成「全球公民Ÿ世界揚才」的目標,「擴大海外留學實習」是提升青年全球移動力的主要ㄧ環,以上4位的經驗分享,是大專校院進行國際合作、協助學生專業接軌及具備專業力的具體實現。


教育部受理各大專校院薦送105年度學海系列計畫申請案,已於5月底公告核定結果合計學海飛颺119校、學海惜珠36校以及學海築夢109校。為鼓勵青年學子,教育部除定期舉辦受獎生心得分享座談會外,更希望能透過今日的記者會,讓尚未參與此計畫的大學生更了解此項獎勵機制,啟發更多青年挑戰自我,在未來提出申請,勇敢出國築夢。

資料來源: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