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竹代塑」成為大陸環保產業的新風尚。去年底,大陸官方發佈《加快「以竹代塑」發展三年行動計畫》,提出到2025年,「以竹代塑」產業體系初步建立,與2022年相比,「以竹代塑」主要產品綜合附加值提高20%以上,竹材綜合利用率提高20個百分點。該計畫表明,大陸政府正致力於推廣竹製品,提高竹子利用率,從而減少塑膠對環境的破壞。
竹子是天然、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質材料。據研究,竹子是目前木本植物中吸收和存儲二氧化碳能力最強的植物。有專家測算,若全球每年使用1億噸竹子替代聚氯乙烯產品,預計將減少約6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相較於塑膠製品,竹製品使用後可以完全自然無害降解。此外,竹子生長快,3至5年即可成材,能夠為產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原料支撐。
大陸竹資源豐富,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資料顯示,大陸共擁有竹類植物857種,2021年竹林面積達756.27萬公頃,年產竹材1.5億噸。目前,大陸有竹加工企業1萬多家,竹產業產值從2010年的82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至2022年的4153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據測算,到2035年,大陸竹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兆元。
竹子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元。目前大陸已開發出的竹產品種類超過1萬種,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生產的各個方面。從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筷子、竹席、一次性竹吸管、一次性竹纖維餐盒,到工業使用的竹包裝材料、竹板材、竹纏繞複合管、風力發電的葉片等,竹子展現出豐富的可塑性。一些陸企大膽創新,製造出竹鍵盤、竹滑鼠、竹計算器等新型產品。其中,竹鍵盤一經推向市場,當年就賣出了2.5萬套,受到消費者青睞。
2022年11月,大陸政府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儘管竹子在減少塑膠污染方面具備優勢,但當前大陸的竹製品產業發展,仍面臨規模偏小、產量較低、成本較高、技術和裝備相對落後等挑戰。
目前,大部分竹材只能通過人工採收的方式進行,生產車間亦需要大量人工作業。因此,生產成本有待降低,而生產效率則有待提高。此外,市場消費理念仍待轉型。許多消費者習慣了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的塑膠製品,對竹產品的使用習慣尚未養成。如何促進消費者的觀念轉變,需要產業發展及環保宣傳的共同作用。
放眼世界,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培育和利用竹子的國家,素有「竹子王國」之稱。在中國,關於「竹」的確切記載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1954年,在距今約6000年左右的仰紹文化遺址中,考古人員在出土的陶器上辨認出「竹」字元號。竹子被中國古人廣泛運用于建築、軍事、農業、服飾、書寫等領域,亦被視為中國人精神氣質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