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富陽》「桑梓故人聚 幸甚喜至哉」!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我向來喜歡「八方風雨會中州」這句詞,這也是民初大軍閥吳佩孚最喜歡的的一句;當然,這本是一幅對聯中的一句,撰寫者是清末大名鼎鼎的康有為,據悉是吳氏於1924年50大壽時,當時北方群英聚會於吳宅賀慶時,康氏書寫送給吳大將的一幅壽聯,完整內容應是:「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及半;洛陽虎視,八方風雨會中州。」
         康氏係清末名士,也是戊戌年的風雲人物,雖然後半生風評不佳,但他能親撰這對壽聯,還是讓當時甫打敗奉系張作霖而達軍事生涯頂峰的吳佩孚,感到樂不可支,除當場跟康有為鞠了三個大躬,並直言此是各界豪傑贈禮中,最令他心儀的一份厚禮。
         如今,一百年過去了,在癸卯年的秋爽十月,也同樣有一批人,齊聚於於台北市松江路的伯朗咖啡館同歡;但日前(15)蒞場的,當然不敢自詡是各方英雄豪傑,而僅是一群在21世紀Fb《桑梓故人》網路平台上的一般文友而已;至於這場午后茶會的主角,更不是接受各界祝壽的叱咋風雲大將軍,而也只是一位退休後,欲藉推動社群文風,而驥望為社會帶來些許文藝氣息的旅美華僑罷了。

歡言得所憩 陶然共忘機
         因此,我們既不用送禮,也不用寫詩,只要逕繳新台幣250元,就可入室品嚐濃郁的咖啡與茶香,並與所有蒞此的文友哈天說地,無論是與熟悉的故友聚敘,還是與首次會面的新知暢聊,都讓人興泛「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的陶然,雖說沒有美酒,只有咖啡,但一點都不影響一股「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的雅興;雖說少了若似康有為的好詩可以欣賞,但卻也直想跟在座的同好,行個三鞠躬禮,以表內心的欣然之情。
         其實,這位旅美的退休華僑,只要經常有在Fb網媒點覽的,應該都不會陌生,她就是人稱楊二姐的楊仲男女士;初在網路看到這個名字,還以為是英姿颯爽的男子,後來仔細閱其文後,才知她是楊家的次女,想來當時楊家兩老,應是冀望能生個男兒來繼承祖業,所以為她取了此名;只是兩位老人家沒能如願,竟還連續迎來了七仙女;不過,這七仙女個個才華洋溢,且都非常孝順,讓兩老得以安享晚福,這應該也是當初他們為這位女兒取名時,所沒預料到的事才對。
         對於這位自北一女、政大外交系畢業後,即遊學法國巴黎讀書的傑出女性,才旅外不多久,就一躍而為當時中國時報的海外特約主筆;但更令人訝異的是,後來他不但又獨自一人勇闖非洲的象牙海岸,幹起單口戶的服飾生意,更在10年有成後,再度重返美國投身於她本陌生的建築房仲業,且還硬是從美國人的口袋中,賺了不少的US dollars;直到去年(2022)方決定退休,並選擇定期返回臺推展社會文藝風氣,順便消費一些她在美國用不完的美金,堪稱身兼愛國文藝人士與成功紅頂商人雙層身分的典範。

不入此山中,焉知境中美?
         之前,他與楊家姐妹合作開創了《以文交友》網路平台,結交了不少同好,也出了兩本專輯;今年初,她因理念不同而離開原平台,獨自接攬了由老媒體人徐宗懋先生所創立《桑梓故人》網路平台的管理員,在她接手經營一年不到,人數已突破3萬8千人;平台所Po的文章,以懷舊歷史文物為主,生活浪漫藝文為輔,既有深度,又極富可看性;所謂「不入此山中,焉知境中美?」各位有心增添生活逸趣的朋友,不妨加入此平台,以一探山中傳奇,必當有所收穫。
         此次,楊仲男女士特選於涼秋的10月返台,並舉辦南北3場的「桑梓故人文友會」;除10月15日台北首場的「伯朗茶敘」外;另將於10月29(星期日)下午1點半~5點,及10月30日(星期一)晚上6點到8點,分別假左營「四海一家咖啡館」及台南中西區的「岳棒海鮮海產餐廳」,與台灣各地的網友互動,並分享彼此的生活點滴與故事。據悉,各場次報名的員額幾乎爆滿,各位想參加的網友,不妨儘速報名,至於報名內容,只要在《桑梓故人》網路平台的公告欄裡,即可查知。
         當天的台北首場茶會,在現場負責人孫麗鶯小姐的精心前置作業下,可謂有序又不失熱鬧,前來的文友,讓我一眼認出的,除了有政校陳文六、李紀岡,及與我同行的田延平學長外,還有在報到服務處幫來賓發配名牌的馬景芸、Lilly Liao小姐,及常在平台看到總帶著一副笑容且喜歡旅遊的冀鳳弟女士等人。
        而橫跨《桑梓故人》及《以文交友》的幾位文友,如李京苓、成翠英、羅可可、蔡多美 、曾楚育、楊牡丹、李文愚、馮駿松、盧妍秀、James Wang、林錦泉、James Wang、陳景復和江裕生 ,都算是每聚必到的老文友了;尤其家住南部的楊牡丹大姐,幾次北部聚會,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實在令人感動。
         另外黃麗香、薛建德、Hsiaoning Hung、胡潔雯、Michelle曾、Merida Chong 、林家暐、陳裕豐、劉夏騰、Paul Kung等諸位女士先生,雖也都似曾在群組看到過名字,但卻未熟識其人;而米荳艿、林如香、蔡春梅、繆正川、顧正英、空軍退休的Anna Disy Chu、肯尼、呂淑芬、張謹繪、紫霞、劉玉中和胡敏珍等人,則都是首次有緣得見,我也都特別趨前詢問,藉此加深印象,以減少對向來不擅辨識人名的我,總是碰到相見不相識的窘境。

未見老柘黃葉 只凜秋實春華
         至於溫德生教授、張克晉教授、范揚松教授、雷戊白女士、陳語冰女士、蔡文喜外交官等人,都是我敬仰與文字寫作學習的對象,他們於群組的平台,或評論豪宕高曠,或筆觸細膩入微,或文風清新質樸,或撿拾舊日憶趣,或專業走筆千言,俱不吝化為一行行優雅及撼動人心的文字,讓人聞之有味,讀之受惠,迴響如雷;既令人深凜朱老夫子那「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人生哲學,也讓人時酩「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的生活逸趣。
         一晌午后,一杯咖啡,一群文友,齊聚一堂,既專程歡迎海外歸訪的遊子,又趁機幸會平時只見光影不見人的網友;癸卯十月,未見老柘黃葉,卻凜秋實春華,感謝楊仲男女士的《桑梓故人》平台,讓我們得以悠見桑梓,又遇故人,還結新友;那一刻,似乎也只能借用曹操在《觀滄海》中,其所高詠的那句:「幸甚至哉!」來聊表內心激湧的心情了!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