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林保淳》「下水」與「下水典禮」

    【愛傳媒林保淳專欄】國人喜歡吃動物的內臟,包括心、肝、肺、腎、腸、胃等,大陸稱為「雜碎」,台灣則通稱「下水」。華人飲食文化圈有「吃什麼補什麼」的觀念,因此格外喜歡食用。
    「下水」一詞,從字面上看,當然與水有關,動物內臟也必須「下過水」來煮,才能食用;但是,此一稱呼並不著眼於此,而是從英文「haslet soup(動物內臟湯)」的日本外來語「ハススープ」而來的,「ハス」的發音,近似於閩南語的「下水」,久而久之,「下水」就成為台灣最常用來稱呼動物內臟的名詞了。
    「下水」通常可以煮成湯品,中國各地的名菜,都不乏以動物內臟烹調而成的,也常獲得饕客的喜愛。但湯是湯、水是水,「下水」其實是與有沒有「下入水」無關的。
    世間的事,就是如此奇妙,在世界上,新船造就,一般都會有「ship launching」的儀式,這是個相當盛大的儀式,依慣例,必須有「擲瓶」的一環,在船首打破香檳,用以慶祝,中文通稱為「下水禮」。
    「下水禮」是必須將船隻正式從乾塢中移出,進入水中的,因為唯有經過各種有關水深、水壓的測試,才能證明船隻具有正式出航的能力,因此是必須真的「下入水裡」的。
    但正如「下水」一樣,「下水禮」也是可以在乾塢中進行的,不一定非「下入水」不可,反正只是個儀式,當然也無須過於求真求實,只要能夠達成宣傳的目的就夠了。不過,我相信,等到我們的潛艦真的時機成熟,可以「下水」的時候,一定還會舉辦更盛大的「下水典禮」的。請國人稍安勿躁,總有一天能等到的。

 

 

作者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照片來源:總統府官網截圖。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