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樂風專欄】唐末黃巢之亂,溫州三位唐將壯烈殉國,三將之夫人繼承夫志,繼續抗戰,最終因為無援軍,亦為國捐軀。唐亡之後,自許為唐朝繼承人的後唐莊宗,封張、順、白三位夫人為「南天門貞烈三夫人」。
根據廟中碑記,道光年間,三夫人媽的信仰東傳來臺,巡游至鹿港,為蘇大王信徒懇留,是為臺灣三夫人媽信仰之始。
碑文僅寥寥數語,經學者李秀娥訪問廟方管理人施至煖先生的結果,對於神尊來歷,有了較清晰的輪廓。
清代三夫人曾兩度雲遊鹿港,第一次被鹿港後寮仔信眾供奉一陣子,不久便離開。光緒年間二度到鹿港,先被東石李王爺請為客佛,當時正好是奉天宮蘇大王南北大總巡期間,蘇大王便委請後寮仔葉王爺駐守鹿港後寮一帶,但葉王爺未克盡職守,導致地方不安,幸賴雲游經過此地的三位夫人媽顯聖幫助,才化解危機。
不久後三位夫人媽對李王爺的信眾表示要離開鹿港,蘇大王的信徒得知後,懇請夫人媽留下來保佑地方,經蘇大王出面,三位夫人媽遂長久留駐鹿港。
夫人媽被迎請至後寮仔的蘇二王廟,1968年奉天宮落成後,蘇二王移至奉天宮中和蘇大王合祀,二王廟便成了夫人媽廟,名為「鳳朝宮」。
施先生的說法和廟碑記載的年代有些出入,不過研究者一般都採用道光、咸豐年間的說法,這倒有趣,一般廟方都會盡量把年代提早,以顯示自家神明的古老,這裡反而廟方說的年代晚,學者們反倒採信較前面的那個。比如漢寶德所編的《鹿港古風貌之研究》認為建廟是1852年(咸豐)、卓神保《鹿港寺廟大全》亦認為建廟是1852年,但以爐主制在各家輪流供奉則早在1850年(道光)。總督府的《寺廟臺帳》的記載更早,認為鳳朝宮建於嘉慶年間。
又據廟中沿革碑記的作者施雲軒先生,在其大作《鹿江雅集》中提及鳳朝宮前身二王宮建於嘉慶年間,並且廟中有1842年的石質香爐。
不過從廟中較早文物大多為咸豐年間,且未有「重修」字樣來看,建廟年代恐怕是以咸豐年間較保險,不過施雲軒先生在他的書中說咸豐元年其實為重修年代,在此一併將此說法列出,供大家參考。
《鹿港寺廟大全》中記載,鳳朝宮神像係由海邊拾得,廟方主事施先生則稱神像是請大陸師傅所雕刻,這也是另一個有出入的地方。
由於三位夫人媽在保佑婦女、兒童方面特別靈驗,有不少信徒都會讓自己的子女認夫人媽為契子,每到神明聖誕,各地的契子契孫都會回到廟中進香祭拜、乞龜還龜,甚是熱鬧。
目前三位夫人媽的信仰雖然不只鳳朝宮一處,但以此為主神的廟宇並不多,也算是罕見的信仰了。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