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翁佳音》歷史學對原住民族群認同未來仍具重要性

   【愛傳媒翁佳音專欄】有一段時間,我對宜蘭壯圍的「奇立板社」被拼成Kirippoan(或Kiripoan)深感苦惱,要好好討論,恐驚別人會嫌老番越老越龜毛與計較,所以僅講小結論。奇立板,漢籍文獻亦作幾立板、奇直板,甚至是奇援板。最後的奇「援」板,明顯是十八世紀七○年代出刊《續修臺灣府志》所犯的錯誤,這不是亂指責,同書把礁溪的「朥拔丹Madipatan」誤刊成「朥援丹」,誤字並非孤例。
    問題在為何用「板(pán)」字音譯poan?雖事關族群正確發音,但族人好像不願意花時間瞭解。老番覺得這樣不好,聲音不準的自己部落故事,好怪。其實,若用點歷史學方法(不是要讀歷史系所才會這個方法喔)去回顧文獻,鐵定知是二十世紀初西班牙史學者抄錯成Kita-tupoan,十七世紀西班牙手寫原文是Quitatupaan;接續的荷蘭文獻也登記為Kakitapan / Kakitapaen(= Kakitapaan),可證部落語尾音為「板(pán)」,poan是印刷錯誤被當作事實。
    現在部落後裔,接受日本時代安倍明義等人的社名解釋,說奇立板意思是「沙」或「海墘(海邊)」,可是我們查目前留下的語言材料,沙是bokan,海岸是Lajin。日本人解釋宜蘭噶瑪蘭社名,其實有很多矛盾,再舉一例:礁溪的「奇立丹」與員山鄉的「吧荖鬱」,都被解釋成溫泉,但噶瑪蘭語指溫泉另有單字,是butbut, 是lanum。
    原住民在認同運動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提歷史,一旦提歷史,最好兼顧一下內在矛盾不要太多。不然,講歷史會變成各自表述,沒有共識,這樣對未來的發展,老番認為:不好。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著有《解碼臺灣史1550-1720》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