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來自以色列的「顫動打擊樂團Tremolo Ensemble」,以5人的編制,撐起全場演出,揮灑小型打擊樂重奏的多重層次。
他們不僅靠雙手擊鼓敲樂,蹈具奇特,人聲舞蹈,都列入表演,精湛默契與技巧,帶來滿滿異地風情,令人拍案叫絕。
自2012年起,身兼打擊樂手、教育家與作曲家等多重身分的湯摩.亞里(Tomer Yariv),成立「顫動打擊樂團」,他以創辦人兼總監,胼手胝足,發展到今天,成為以色列出色樂團,不但與以色列主要管弦樂團合作,也受邀到世界各地巡迴演出,甚受好評。
該樂團演出曲目囊括了以色列著名作曲家為該團所寫的獨奏曲、打擊樂合奏,以及為顫動打擊樂團與管弦樂團所寫的室內樂和協奏曲。
俗話說,老天只給以色列一片沙漠,唯一選擇,就是把不可能做到可能。歷經2千多年沒有國家的日子,猶太人終於在1948年建國,在面積2.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設法生存。土壤貧瘠、資源短缺,又因世界3大宗教的發源地,為了爭奪聖地,歷史上許多爭端都在該塊土地展開,那樣的景象,讓世人印象深刻。
音樂是軟實力,以色列人沒有忘記,以顫動打擊樂團而言,發揮十八般武藝,讓世界看到,是音樂人的基本信念,他們無時無刻,全力以赴。
20日下午,台北國家音樂廳登場的是以色列顫動打擊樂團,以小而美的姿態,拉開序幕。作曲家齊夫·科約卡魯(Ziv Conocaru)的《律動之道》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世界首演,以聲勢領先。齊夫·科約卡魯專程來台觀禮,演出之後,他喜形於色,開心上台,接受觀眾喝采。
該樂團創辦人兼總監湯摩.亞里不愧是允文允武,他創作的《航空大歷史》、《破裂》以及《印巴圖塔的旅程》都是重頭戲,他以謙卑精神,向前人致敬,成為作曲的動機,例如,《航空大歷史》的樂曲中,他喜迎熱氣球,向伊格納茨·普萊耶爾(Ignaz Pleyel 1757-1831)致敬;歌頌萊特兄弟,向查爾斯·艾維斯(Charles Ives,1874-1954)致敬;禮讚現代航空,則向搖滾樂和超級英雄致敬,可說巧思處處。
《破裂》的創作曲,是向弗蘭克札帕(Frank Zappa,1940-1993)。法蘭克·扎帕,是美國作曲家、創作歌手、電吉他手、唱片製作人、電影導演。 在他超過30年的職業生涯中,他的音樂作品涵蓋了搖滾、爵士、電子、管弦樂和具體音樂等風格。同時法蘭克·扎帕還參與導演長片電影和音樂影片,設計專輯封面等事業,貢獻良多。
《印巴圖塔的旅程》,致探險家和旅人,感謝他們為這個世界,帶來的驚奇與嶄新體驗,讓後人持續受益。
《搖滾變色龍》是波阿斯·本摩西(Boaz Ben-Moshe)創作曲,也是為了向大衞·鮑伊(David Bowie,1947-2016)致敬,也是為該曲在台北進行世界首演。大衞·鮑伊是英國搖滾音樂家、詞曲創作人、唱片製作人和演員。他是流行音樂界四十多年來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尤其是在1970年代的音樂探索,對整個樂壇起著開創性作用。他還以獨特的聲線、作品深度和折衷主義精神而聞名。 以帶領時尚的先知先覺而被稱為「搖滾變色龍」的鮑伊,十分堅持自己的理想及創意。
另一首《生命的諭示》,是作曲家奈傑爾·韋斯特萊克(Nigle Westlake)作曲,該團重新加以編曲。
曲目選擇用心,也意含豐富,加上顫動打擊樂團充滿活力的表演,搭配5位團員精湛的技巧與絕佳的默契,無論是古典、傳統、現代,或是幽默風趣的音樂,都能詮釋到位,受到觀眾和評論家的高度讚揚。在極短時間內,該樂團已被邀請與各大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出席各國音樂節等多項活動,完美的重奏之稱非他們莫屬。
該樂團5位演出成員分別是,除了湯摩·亞里之外,還包括達芙娜·席格(Dafna Segal)、托瑪·加利利(Tomer Galili)、丹尼爾·索樓門諾夫(Daniel Solomonov),以及沙列夫·科羅第茲基(Shalev Koloditsky),5人唱作演俱佳,也邀請台下觀眾,跟著他們的演出,拍手配合,引來此起彼落的歡笑聲,深得觀眾緣。
化危機為轉機、打造有利創新的沃土,便是無所畏懼的以色列與生俱來的特質,顫動打擊樂團來台的演出,正凸顯該項民族特性,同時以更開放、自由、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用音符廣結善緣,與全世界同悲同苦同歡樂!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