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龍潭抗日忠義七十三公

    【愛傳媒樂風專欄】話說西元1895年日軍侵臺,臺北府城失守後,有貢生鄭逢照組織安民局固守龍潭一帶。而日軍自從進入桃園境內,屢屢受挫。七月十三日山根少將進攻龍潭,龍潭戰役爆發。
  日軍方面,領軍的山根信成是能久親王得力助手,戰力自是不俗;義軍方面,原統領北部義軍的胡阿錦內渡,但他所遺留之部隊尚在,加上邱振安、黃嗣昌、黃盛娘等部,潛藏在竹林內。日軍用野戰砲向內轟擊,竹林烈火熊熊,義軍邱振安等人撤退,聚集在胡萬忠之藥店抵抗,日軍攻勢受阻,以砲轟擊無效,遂直接衝鋒,義軍人數居於劣勢,在抵抗約五、六小時後,無奈棄守,向鹹菜甕轉進。
  日軍趁機攻入街衢,斷後者與日軍短兵相接,共有魏阿盛等七十三人不幸被捕,被日軍押往烏樹林竹窩內,排成兩列,以刺刀一一刺死。
     據說當時一名義軍黃任義詐死逃過一劫,另外,日軍留下最年輕的義士胡玉山負責收埋忠骨,葬於現今龍潭鄉聖亭路133巷內。此乃七十三公之由來。
  民國六十二年,烈士後代發起興建忠義廟,現在每年地方人士皆為烈士舉行春秋二祭。
  有關七十三公之真相,有兩種說法,一種說七十三公是撤退不及的義軍,一種說法是七十三公為當地撤退不及的居民,被日軍報復性的集體屠殺。我想也許兩者都有吧,因為義軍拿起武器為兵,放下武器則為民,日軍向來很難分辨是民還是兵!還有胡玉山到底是不是被日軍留下來收屍或者只是一位勇敢的鄉民收埋忠骨?黃任義詐死到底說法從何而來也都有待研究。
  總而言之,七十三公是龍潭人保衛家鄉的光榮代號,從鄭逢照組織安民局開始,至龍潭淪陷止,其中必有龍潭人之抗日足跡,所以七十三公可視為一個象徵,至於到底其中有多少人是居民,多少人是義軍,都無損於龍潭人在抗日方面的努力。
  現今忠義廟建築簡潔,大殿中為七十三公神位,兩旁則有社神與福神神位。廟後則為七十三公忠烈塔,塔上碑文仿早期胡玉山收埋忠骨時之墓碑所刻,但與原文略有出入。忠烈塔之後有墓碑一方,應該就是1896年胡玉山所立之碑,但字跡經過百餘年的歲月,早已風化不可辨識。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