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護臺軍魂長眠處─淡水大庄萬善堂

    【愛傳媒樂風專欄】民國六十八年淡水高爾夫球場在擴建之時,清出了萬人塚以及據說多達200座的古墳,其中有31座為清軍墳墓,許多墓碑上刻著光緒十年,也就是中法戰爭法軍犯臺那年,而其中大部分為湖南籍人士,少數為安徽籍。後來淡水高爾夫球場將這些骸骨集中,由球友及一些地方仕紳集資建造大庄萬善堂。
  這裡就是當年保衛臺灣的勇士們現今的長眠之處,當年那一仗打得舉世聞名,孫開華與他的士兵們因這一役名垂青史,百戰百敗的清兵竟打敗「西仔」,清兵充分利用了淡水的地形地貌,讓法軍的陸戰隊火力無法發揚,最後落荒而逃。
  當年的英雄們,有的於是役即已陣亡,有些繼續駐守臺灣,保衛臺疆,幾年後也埋骨於斯,這些保臺軍魂雖未生於臺灣,卻將青春奉獻給臺灣。
  走進廟中,便可看到萬善公的香位,碑上清楚的記載著「中華民國六十八年」以及「台灣高爾夫俱樂部」的字樣。
  廟旁有墓碑兩方,為什麼特別保留這兩方則不詳,而且兩人都是中法戰爭結束後許久才去世。
  其一為:「湖南故考甫正元 蔣公蘭亭之佳城 光緒十九年立」
  另一方為:「湖南甯鄉縣故勇 黃福堂墓 光緒十五年立 定中營XX」,中營上面那字是宀部下面加個之,為定字的俗體。1890年代駐滬尾清軍有「定海中營」,那個字也許是代表「定海中營」的「定」。
  當年清政府不用臺地守軍,徵調戰力較強的湘軍與淮軍來臺守備,雖擊敗法軍,但因初抵臺地,反而和法軍一樣深受水土不服與疫病之苦,病亡者數量恐大於陣亡者。這些保臺英雄死後主要葬於淡水之大庄埔,也就是本文所提及者,還有竿蓁里,這裡因日本時代開發部分墳場,僅存六座清軍墳墓,目前被列為古蹟。最後一處為公司田溪,有墳兩百餘,因開發淡海新市鎮全遭毀壞,文史工作者最終只搶救約七、八塊墓碑。
  臺灣有許多墓區是歷史的重要載體,尤其像這種特殊的軍人墓區,政府實在應該多加關注才是。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