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臭名流傳的田野調查工作者

    【愛傳媒樂風專欄】田野調查是從書本之外獲取知識的一種重要手段,早期是屬於學者的工作,僅有很少數的業餘研究者,劉還月先生成名後,越來越多人投入田調工作,隨著臺灣本土意識的抬頭,各地幾乎多多少少都有文史工作室,田調更是蔚為風潮。
  一個優秀的田野調查工作者,能夠讓報導人(被採訪者)與有榮焉,個人曾經在臺北天師宮拍攝禮斗法會時,遇到道長非常得意的向我表示連劉還月也曾經來向他請教過,可見劉先生之成功。當然一個失敗的田野調查工作者,其臭名將流傳千里,本文所要講的就是這類人士。
  多年前我曾經聽聞,南部某大學研究生向鹿港三大南管館閣借了一些文獻,時間蠻長的,不過幸好最後都已還清。鹿港的鄉親們很可愛,似乎也沒有對這件事情有太多抱怨;另外一個北部某大學的大學生就誇張了,僅僅是為了寫期末報告,來到鹿港借走了文物,從此就音訊全無。我請老先生乾脆把名字給我,我來把這等人士姓名通告鹿港樂界以便封殺,鄉親們還是很可愛,抱怨歸抱怨,也沒有打算要跟這孩子計較到底。
  還有人連借都不用借,趁古蹟主人不在,直接跑到房子裡面把東西取走,這是田野調查嗎?我看是打家劫舍吧!並不是沒人住的房子就可以任意取物,房子倒了,還是有主之物,豈可任意取之。
  我們念書時,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相信各位讀者的老師一定也說過吧!上述這些人,老師在講都沒有在聽。我的老師甚至還說:「有借快還,再借不難。」。不過這些人對於整個田調環境還是產生的一定的影響,後繼研究者在研究時就比較容易吃閉門羹。
  要是各位也是田野調查工作者,卻一直吃閉門羹的話,就是這些人種的惡果,你也只好大嘆:「時也;運也;命也,非我所不能也。」如果是你就是屬於借物不還的人,當心哪一天狹路相逢,你會被報導人團團圍住……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