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朱亞君》與孩子的關係有多好,影響力就有多大

    【愛傳媒朱亞君專欄】看日本地鐵的全新廣告「父と娘の風景」,超級感動(不僅是我對小田切讓的偏心)。父女共同搭地鐵通勤的車廂為背景,細膩的抓出小孩成長12年的互動變化。
     從仰望著父親,被父親親暱的揉著臉,到進入青春期,鏡頭裡明明還是站在一起,孩子的心卻越來越遠,揮開父親的手、發小脾氣、愛理不理,最後乾脆轉過身沉浸在自己的音樂裡。
​    從親密自在到陌生疏離,好一幅青春期的寫照。
​    真想推薦小田切讓看蔡宜芳心理師的《先陪伴,再教養》啊!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覺得很挫敗、內心很受傷?
​    宜芳心理師說:你要相信,青春期孩子叛逆、難溝通……不是故意為難父母,是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正邁向獨立的自我,因此追尋「價值感」與「歸屬感」是他們最重要的事。「價值感」與「歸屬感」,是他們最大的追求。
​    怎麼做呢?
    青春期孩子不是難溝通,而是需要你和他站在同一陣線。
    關係=影響力︰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有多好,對孩子的影響力就有多大。
    1.停止說教、催促等權威式、上對下的話語,如「趕快去念書」、「不要一直看電視」,這在孩子讀國小時有用,但對青春期孩子無效。
    2.當孩子不愛念書,父母從「親子共讀」開始,培養孩子學習動機,尋找孩子能做到的「一小步」。
    3.若孩子手機滑不停,除管控孩子上網時間,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在現實生活獲得「價值感」及「歸屬感」。
    善用「我訊息」;父母陪伴孩子,不是為了說服或改變孩子,而是讓孩子感受到︰「因為我愛你,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陪著你。」
    還有還有,你常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嗎?
    原因可能是在孩子身上,我們看見「自己不夠好」的影子。
    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的期待,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的「不足」,投射在孩子身上,因此你可能是在氣那個不夠好的自己。
​    請你寫下自己的五個優點。當我們能看見自己的努力和用心,發自內心相信自己「已經是個夠好的父母」,我們就不再需要用外在的評價或孩子的表現來看自己是不是完美的父母。
​    宜芳心理師還說:孩子不可能馬上變得自動自發、熱愛學習,但或許,他願意做更多這些小小的好的事情,如此,改變也就開始了。
​    你有看到影片最後嗎?那最後一句話是:「一瞬間就到了」。
    是啊,時光一瞬間就過了。
    父母子女一場,想想我們與自己父母的聚合,想來多是太短太少。那麼,不應該多珍惜與孩子的這份緣分嗎?
    先陪伴,再教養。


作者為寶瓶文化社長兼總編輯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