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程富陽》中東行旅之七——見證歷史帝王興滅的「托普卡匹皇宮」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土耳其的「托普卡匹皇宮」,是蘇丹穆罕默德二世征服拜占庭帝國「君士坦丁堡」後,在1459年所興建的一座皇宮;所謂「蘇丹」這個稱謂,是阿拉伯語的音譯詞,既是黑色之意,也含有力量、統治等含義,自11世紀後就衍生為伊斯蘭國家的統治者頭銜。
    傳聞這座「托普卡匹皇宮」,是當時蘇丹親自召集15世紀當時最好工匠,所建造他認為是自古以來最宏偉的宮殿。據說當時就有皇室及僕役4千多人,住在這所奢華的皇宮裡;其不但足以媲美中國唐玄宗時代那具有「佳麗三千」的後宮規模,亦頗具杜牧《阿房宮賦》中所形容那:「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勢,勾心鬥角。」的宏偉氣派;讓人悠走其間,竟不禁興懷一股望之凜然,遊之肅然的情緒。
    它就像中國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趕走了建文帝後,隨即在1406年蓋起皇帝自個的大宅院「紫禁城」一樣;既可彰顯明君的「替天行道」,滅了無德前朝的巍巍功勳;亦可標示新朝崛起的象徵,既提供群臣集中辦公之所,以便管控,又可讓身邊成群妻妾,鶯燕後宮,環堂子嗣有地方折騰,可說是「畢其百功於一役」;難怪古來帝王,對這一套既興師又動眾的宮殿工程,素來都是情有獨鍾,樂此不疲。
    而「托普卡匹皇宮」,正是具備上述綜合功能的一座前有雄偉聳立高牆,後有博斯普魯斯海峽環繞依託的宮殿,可說是兼具防禦安全及秀色景觀的雙重特色。 此皇宮有三個大門作為出入通道,其中又以第二庭院的「崇敬門」最為聞名,因該門設有拜占庭的大炮,遂又被稱為「大炮門」。當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帝國亡而土耳其共和國誕生後,其首任總統凱末爾登台,其在1924年4月3日所下的第一道總統行政命令,就是由此門送進這座擁有四百多年的私家「大宅院」,讓它就地轉型為「國家博物館」;可說是漫漫四百多年滄桑風雲,印證了「眼看它起高樓,又看它樓塌了!」的歷史帝王興滅縮影。
     在「托普卡匹皇宮」中,我見識了目前世界上第4大顆的鑽石「湯匙小販之鑽」,也被號稱世界第二大,重達3公斤的祖母綠寶石所震撼,更被無數從戰爭中擄掠的戰利品所驚豔;但我的目光卻始終聚焦在一大批可追溯到晚宋、元、明及清朝,來自那遙遠神秘東方的中國瓷器上;因為,它實見證了中世紀以來,中國與西方的商旅行為,早透過類似今日中國大陸「一帶一路」的絲綢之路,幹起當時「全球化」的大買賣了。
    追撫滿是金鑽、銀飾、銅皿、鐵器的雅室,這個曾經號稱昔日「近東」,今日「中東」最華麗耀眼的皇宮;如今,帝王的榮耀與無盡的珠寶;成群的子嗣與冠蓋京華的佳麗;巍峨的宮殿與明亮的瓊樓玉宇,卻任誰也帶不走一絲一毫;只能靜躺在神龕之中,供後人憑弔;只能矗立於海灣之側,任遊客鑑賞。
    回顧往昔幽走在那清涼襲人的宮廷迴廊,望著初陽灑身的蒼拔勁松,聽著檻外自流的海峽波濤,冥思著時代飛馳的無情更迭,終成枯落,悲守窮廬,恍若猶聆聽蘇軾在《前赤壁賦》中那曲:「⋯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的悠悠海潮之聲。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