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go

樂風》能隨時移動的廟

    【愛傳媒樂風專欄】聽過會能隨時移動的廟否?你也許會說,那稀奇嗎?不是有幾次新聞報導都曾報導過有些廟要搬遷,然後綁上繩索,大家一起拉廟之新聞。那如果我跟你說,現在要介紹的這間廟隨時想走就可以走,那就稀奇了吧!
    多年前騎腳踏車第一次經過這裡,就被它的外型吸引住了,初探結果,我的結論是:「這應該只是看起來很像廟的公共藝術罷了。」後來到台灣史料館逛逛,偶然發現一本《台灣歷史與古蹟--淡水河系的歷史與古蹟教師研習營研習手冊》裡面有篇林茂賢教授的大作〈三腳渡的流動廟——天德宮〉,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真的是一間貨真價實的廟宇,只不過現在已非原貌。
    天德宮位於台北市劍潭三腳渡,原本為一土地公廟,由於六合彩、大家樂盛行期間,許多神明遭不肖賭徒毀壞遺棄,這些神明沿著基隆河水流到這裡,被漁民拾起。
    好心的漁民將這些神像修復之後,恭請眾神至天德宮安座。就在眾神終於安定下來之後,又遇上三腳渡要規劃成河濱公園,天德宮成了違章建築,這回,天德宮的福德正神自身也難保了。
    沒關係,聰明的三腳渡人懂得「打帶跑」戰術,將天德宮扛走,要是拆除人員出現,就再轉移陣地,狀況解除後再扛回原地,後來越來越先進,下面裝上了輪子,連扛都不用扛了。
    這段故事是樂風參酌2002年林茂賢教授的文章寫成的,不過在當地的解說牌卻說天德宮已經被規劃成當地的造景之ㄧ,並在2004年底由藝術家黃文淵、吳娟、李俊陽打造成現在類似裝置藝術的樣貌,既是如此,天德宮的問題應該已經解除了,既已是景觀的一部份,就沒有違建問題了吧!真是喜事一樁呢!


    天德宮屋頂的造型,一般廟宇的元素都容納進去了,包括吉祥圖案、垂脊、燕尾等等,在燕尾下面還吊上了魚圖樣,一般廟宇的鰲魚或捲草紋是做在燕尾上,有避火災之用意,天德宮雖改成用吊的,不過魚是水生生物,避火災的用意我想是相同的吧。龍柱以金屬薄片打造,十分有趣,該有的雲朵圖樣,柱礎都一應俱全。
    牆上不同於一般廟宇的吉祥圖案,改成天德宮歷史圖畫,龍邊說著三腳渡的風土民情,虎邊(如上圖)則說著天德宮眾神安座的歷史。牆上有對聯兩副,中聯「德濟千載三腳渡,天祐萬民臺灣心」,這聯不知何者為上何者為下,若按「天德」兩字來配,念起來會不順,平仄不諧;若照平仄,又配不成「天德」兩字。另一聯則是「靈威顯赫護社稷,神昭應化祐國民」。


    走入廟中,門上千里眼與順風耳踏海而行,以這兩神尊為門神也是樂風首見,因為他們通常都做為媽祖的隨侍。
    桌上眾神齊聚ㄧ堂,沒有雕工精細的神龕,不過,這都不重要,因為我在這裡看到了純樸三腳渡人的慈悲心,功德無量。
    天德宮很小,卻很特殊,從原本的違章建築變成了現在的醒目地標,我想是眾神給三腳渡百姓搶救眾神善舉的最佳回報吧。

 


作者為一介小角色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經授權刊載,原文出處:樂風的民藝筆記部落格。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